“王老闆,你說我們不遠千裡把米糧運到瑀州,如今真的不賣給瑀州州牧嗎?”
這裡是瑀州規模最大、環境最好的一座酒樓,慶豐樓。
此刻的慶豐樓内,早已被謝新明包了下來,邀請了各地前來瑀州打算賺差價的糧商老闆。
如今謝新明還沒有來,這些老闆不由得叽叽喳喳的讨論起來了接下來的打算。
王老闆算是他們這些糧商老闆中,一個比較财大氣粗的人了。
剛才如此直白的詢問他的人,是一向小心翼翼,總是跟在王老闆身後投資賺錢的李老闆。
經過昨天州牧門口發生的那件事,大家都明白了,自己怕是被謝新明給诓騙了。
畢竟大家都是奔着謝新明之前說的,等到朝廷派了欽差過來,有了赈災的銀子。
他們可以高價把自己手頭的糧食賣出去。
鑒于泉州謝家的口碑向來很好,并且他們家還有人在朝為官,想必消息的來源也很可靠。
這些糧商老闆才願意跟着謝新明一起來了瑀州。
誰成想謝家那位在朝為官的人,居然成了此次前來赈災的欽差。
本來他們還想着,有了謝家這麼一層關系,他們的糧食估計能賣的更快,價格更高。
結果謝家兄弟居然因為糧食的價格問題給鬧翻了。
雖然客觀來說,二兩銀子一升米确實也有點貴了。
但他們這路途中的花銷損耗,瑀州總得出一點吧!
何況如今瑀州正是缺糧的時候,糧價本來就是有所上漲的,他們在此基礎上再多要一些,應該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他們覺得,謝新明當初在州牧府門口說的話,實在是太過絕對了。
接着今日這個機會,他們還想着要不要勸一下謝新明。
讓他把價格再往下降一點,這樣他們也能夠盡快把糧食賣出去。
畢竟他們一路過來,看到瑀州那些可憐的百姓,也會時不時的動一下自己的恻隐之心。
當然了,這隻是其中一部分人的想法。
商人重利,像李老闆這樣想的人不在少數。
可更多的糧商老闆卻覺得,二兩銀子一升米遠遠不夠,他們還想把糧食的價格擡到更高的價格。
他們才不在乎那些百姓的死活。
有的人甚至覺得,不過是一群賤民罷了,他們肯定把糧食運來瑀州賣,已經是對他們天大的恩賜了。
對于那些沒有良心的商人來說,國難财是最好賺的。
他們隻需要花費一點路上無足輕重的運費,然後坐等糧價上漲,便可得到一大筆豐厚的利潤。
聽到昨天謝新明被趕出州牧府的事情,他們并不覺得有什麼,反而還認為謝新明是太給那位欽差臉面了。
即使謝新明此刻不提出漲價的事情,日後糧價也必然會上漲。
他們打心底裡認為,那位從朝廷派來的欽差,謝新明的同族堂弟謝新宜,那可真的是不識好歹。
在那位李老闆的心裡,王老闆并非是一個沒有良心的傷心,反而平日裡向來樂善好施,被許多人都稱為大善人。
沒道理此次真的和謝新明站在同一條戰線上,拒絕那位謝欽差收購糧食的要求。
事出反常必有妖!
李老闆憑借自己多年以來的直覺,最終還是忍不住開口,想要打聽一下王老闆的心裡,究竟是怎麼想的。
聽到李老闆這話,王老闆在心裡暗暗的感慨道。
“這個李安還真是了解我,不過可惜了,我已經答應了謝大公子,絕對不向第三個人透露這件事情。”
這樣想着,王老闆便顧左右而言他,把這件事情給跳了過去。
正好此時有相熟的人來了,王老闆由此借機跑去和别人寒暄,獨留李安一人在哪裡思考。
一旁的朱老闆見狀,不由得嘲笑起了李安。
“我早就說過了吧,當初讓你和我一起幹,你非不信,偏要和那個姓王的一起,說我不誠信。”
“如今真碰上事情了,那個姓王的要做的事情,不還是和我大同小異嘛!”
這樣說着,朱簡先是向遠處瞄了一眼王老闆的所在,随後又左顧右盼,發現四周沒有人
後,偷偷給李安說到。
“要不你把你手裡帶來的糧食賣給我,你不是不想高價賣嘛,正好低價賣給我,也不算違背你心裡高價賣糧的那道坎了。”
說完這話後,朱簡還對李安嘿嘿一笑,簡直沒把李安惡心死。
他是怎麼也沒想到,朱簡還能想出如此無恥的法子。
居然還想低價收購他帶來的那些糧食!
李安覺得,他就算把那些糧食免費送給災民,也不願意低價賣給像朱簡這樣的人。
為什麼不願意賣給朱簡呢?
其實這都是有原因的。
李安和朱簡本是同一個地方的人,差不多也能稱之為老鄉了。
但朱簡這個人的風評實在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