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幾日,蘇袅袅都在英國公府漫無目的的遊走,自那日晨間偶遇,她再也沒見過謝允。
一旁的翠汀将心裡的話來回轱辘了好幾遍,随她走到一個僻靜角落的亭子裡,忍不住說出來:“小姐也該做好打算才是,蘇家是定不能回的了,小姐總該努力一把。”
“努力什麼?”蘇袅袅明知故問。
“若小姐能與世……”
翠汀還未說完,就見小姐沖她比了個手勢,示意她閉嘴。
她們正坐在假山之上一個精巧的亭子中,這裡能從西側看到府上的碧湖,東側卻被假山遮擋,上面的人看不到下面,反之亦然。
“哎呦,你這死丫頭,把我撞倒了還不扶我起來,哎呦……疼死我了,你們這兩個天殺的小畜生,哎呦……”
一個老妪不停痛呼,緊接着還有兩道年輕的姑娘聲。
“呸,你欺負人,明明你自己撞的。”
“走,别管這老太婆,不關咱的事,是她自己沒長眼撞假山上的,倒打一耙,怪起我們來。”
兩個十幾歲的小丫鬟從假山小道中走出。
走遠一些,蘇袅袅還聽到那倆小丫鬟小聲說些話,飄飄忽忽的,聽不真切,但蘇袅袅天生聽力不錯。
“這鄭老太婆就沖着自己給世子爺當過奶媽子,整日賭博吃酒,還喜歡罵人。”
“就是,動不動就要把誰告到世子爺那裡,她也敢。”
遙遙的,兩個小丫鬟已經走遠,隻留下底下老婆子還在“嗬唷嗬唷”的喊痛,一邊還口吐髒話。
“翠汀,有點冷了,你幫我回去拿件衣裳吧。”蘇袅袅一隻手攀上自己另一邊的臂膀,瑟縮了一下。
翠汀不疑有他,讓她在這裡等着自己,快速走下亭子。
等翠汀一走,蘇袅袅從亭子裡慢悠悠的踱下來,提着裙擺走向假山,老妪的聲音越來越近。
“都是些沒教養的蹄子,哎呦……疼死我了,世子爺都要對我畢恭畢敬,這倆不知南北的東西,看我不……啊!”
蘇袅袅很快就見到一體态臃腫的老婆婆半躺地上,她正拄着拐棍努力站起來,看着手沒什麼力氣,根本起不來。
見狀,蘇袅袅上前,面露急色。
“老婆婆,你怎麼了。”
鄭婆子此刻疼的兩眼發黑,隻聽一姑娘的聲音,慢慢又看清了姑娘的全貌,不由得怔了怔,迷呆道:“仙女……來接我了。”
蘇袅袅忍着鼻間摻雜着酒味的難聞味道,用袖緣墊着手指,扶托她的背,費力的幫她:“我扶你起來。”
鄭婆子回神,借着蘇袅袅的勁晃晃悠悠的站起來,拄着拐棍靠着假山,喘了好一會。
蘇袅袅看她休息的差不多了,微笑道:“既然婆婆沒事,那我先……”
“等等。”鄭婆子适時出聲攔她,“你看着不像是府上的,我沒見過你。”
聽這婆子語氣,确實像府上老人。
蘇袅袅更笃定了自己的想法,此人或許對她有用。
“婆婆,我确實不是府上的,我姓蘇,前些日子從蘇州而來。”
鄭婆子立馬咧嘴笑開,露出一口殘缺的黃闆牙:“原來你就是遠道而來的表小姐,夫人邀請蘇家小姐來,都是為了世子啊。”
她好像并不知這次蘇家來了兩位小姐。
蘇袅袅佯裝不知情的樣子,秋水盈盈的明眸中寫滿了疑惑:“為了世子?”
“當然,你這姑娘雖出身低微了些,容貌确是極好,明媚秀麗,最重要的是人善良,不像府上那些沒……咳咳。”鄭婆子及時止語,隻說:“今日我吃酒困了,你若信我老婆子,趕明來明雪居找我,算謝你今日相扶之恩。”
“這點舉手之勞我自不求回報,婆婆不用記在心上。”蘇袅袅惶恐拒絕,但轉而又露出一純良笑容:“不過我常日無聊,若是有空,一定會去叨擾婆婆,陪婆婆聊天解悶。”
“好,好。”
蘇袅袅與她告辭。
她勾起唇角,眼中純然之色盡無,隻剩清冷與決絕。
晃了這幾日,總算有點收獲。
謝允的奶娘,必定是知道些什麼的。
……
大啟朝的花神節這天,是春日花開的最爛漫的時候,啟朝子民流行在這一天采花、佩花、插花、贈花,以求上蒼帶來好運,祈求五谷豐登,顆粒歸倉,後來又衍生出年輕的男女之間可以互表心意。
英國公府的當家主母林夫人,特意在今日舉辦賞花宴,讓家裡的姑娘們聚在一塊賞花,主要目的是給兒子增加與姑娘家相處的機會。
今日謝允回來的也很早。
他一回來就進了浴房,書農與墨農站在門外,笑嘻嘻的談今日發生的事。
啟朝開朝法律嚴明,世風嚴謹,男女之防甚重,而幾百年後的啟朝,崇尚心性自由,人們早将那些條框抛之腦後,除了一些文人儒生,男女之防也沒那麼謹慎。世間出了不少奇女子,大膽追愛,當然,少不了背後一群主流儒生的咒罵。
今日謝允出門就忘記看黃曆,竟然騎馬出門。
“咱家世子從皇城街一出來,就被那些姑娘們包圍了,鋪天蓋地的花往世子身上扔,侍衛别說攔,擠都擠不進去。”
“古有潘安擲果盈車,今有世子擲花盈馬兒。”
“世子最愛幹淨,這澡洗了個半時辰了。”
兩人對視一眼,不懷好意的低笑。
謝允從浴室出來時,夫人那裡的人也來叫了。
“夫人請世子按時赴宴。”
屏風後的謝允撫平衣褶,收拾妥當後才走了出來,擡頭見那來報信的丫鬟後還跟了兩個壯士,謝允一默。
“告訴母親,我馬上過去……”
謝允并不贊同母親近來總想把他往姑娘身邊湊的事,奈何他自小的教育,“孝”字當頭,他不敢不聽。
臨走時,他目光一睄,見到那抹藕粉的手絹。
近日繁忙,倒是把這事忘了,今日正好還她才是。
謝允将那手絹收入袖中。
英國公府曲苑亭裡擺滿了各色花朵鮮果,林夫人與府上的女客們聚在這裡,有說有笑。
“世子爺來了。”
一丫鬟在亭子外通報一聲,亭内女聲戛然而止。
接連兩聲又喊了出去。
“允哥哥。”
“表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