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丘行宮,趙章謀反被趙惠文王誅殺,他又将趙武靈王囚禁在宮中三月之久,餓死了自己的老父親,俨然一位殺伐果決的國君。】
趙武靈王遭到會心一擊,原來所謂的沙丘之變是這樣的,被兒子活活餓死。
尚未登上王位的趙何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趙章内心幸災樂禍,表面卻也恭恭敬敬的俯身請罪。
趙武靈王看向兒子的眼神都不對了,他是造了什麼孽,為什麼大兒子謀反,小兒子弑父,這偌大的國家能托付給誰?
秦始皇對扶蘇道:“趙國動亂之源便是繼承人問題。”
呂雉橫了劉邦一眼,劉邦心有戚戚,他也在不類己的長子和寵愛的幼子之間搖擺不定。
幸好他還有些顧慮,沒有直接廢長立幼,不然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大漢就要在奪嫡之中分崩離析了。
李淵則是将自己心中的天平傾斜了一些,自古以來都是嫡長子繼承制,雖然二子功蓋天下,但廢長立幼是動亂之源,朕不能蹈趙武靈王的覆轍。
隻有朱元璋可以肆意嘲笑他們,太子是一國之本,身為父親,當然要為其保駕護航,安安穩穩的扶上皇位,繼承咱的天下!
還是得問問天幕,太子的子嗣出了什麼問題,為何皇位會輪到老四一脈。
【秦昭襄王想進攻趙國,又摸不準趙惠文王的脾性和能力,于是,他想了個辦法試探一二。】
【昭襄王二十四年,嬴稷向趙國索要和氏璧,聲稱要用十五座城交換。趙惠文王懼怕秦國,根本不敢提出意見。這時,身為門客的蔺相如挺身而出,“秦強趙弱,我們不能回絕。”趙惠文王又問:“若秦收了和氏璧,又不給我們城池,怎麼辦呢?”畢竟,戰國大魔王的風評是真不怎麼樣,君不見,楚懷王客死異鄉,屍骨未寒。秦楚之間今日結盟,明日開戰,誰還敢相信秦昭襄王的話。】
秦昭襄王無奈道:“寡人對諸位愛卿還是說話算數的,至于楚國,既是敵國便要不擇手段!”
範睢拱手道,“大王英明!”
【蔺相如說:“秦國已經提出了要求,要是不答應,是趙國理虧,若是秦國收了趙國的玉璧,又不給城池,那就是秦國理虧了。如果秦王把城劃給我們,我就把璧留在秦國,如果他們不願交出城池,我就完璧歸趙。”】
【于是,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出使秦國,見秦國毫無誠意,蔺相如斥責秦國以強凜弱,最後将和氏璧完整的拿回了趙國,這就是完璧歸趙的由來。】
趙惠文王命宮人将和氏璧拿來與群臣欣賞,“此物能完璧歸趙,都是蔺相之功啊。”
蔺相如卻有些憂慮,秦強趙弱這是事實,趙國躲過這次不一定能躲過下一次。
秦昭襄王卻不以為忤,他微微一笑,趙國沒有輸,但秦國也赢了。
【趙國雖保全了和氏璧,沒有給秦國留下任何把柄,但是,通過趙王的态度和蔺相如的言辭,秦昭襄王已經看出了趙國外強中幹的實質。】
評論區
“以前看的時候,隻看到蔺相如的機智勇敢,根本沒有想深層次的東西。”
“隻記得秦王是個反面角色了。”
“古人寫的文章,都有自己的情感傾向,他們不喜歡秦國,便将秦國打造成反派。後人隻看一篇文章,以偏概全,難知全貌。”
【昭襄王二十八年,秦國再次試探,秦昭襄王派使臣告訴趙惠文王,打算與趙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會。趙王害怕秦王,不想去。廉頗、蔺相如勸谏說:“大王不去,顯得趙國既軟弱又怯懦。”趙王于是動身赴會,蔺相如随行。廉頗送到邊境,跟趙王辭别時說:“大王這次出行,估計一路行程和會見的禮節完畢,直到回國,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沒有回來,就請允許我立太子為王,以便斷絕秦國要挾趙國的念頭。”趙王同意了廉頗的建議,和秦王在渑池會見。】
評論區
“哈哈哈。”
“楚懷王後遺症。”
“畢竟大魔王是有前科的人,趙王也不想步楚懷王後塵。”
“以前隻覺得廉頗杞人憂天,未雨綢缪,沒想到居然是因噎廢食,杯弓蛇影。”
楚懷王:起因經過一模一樣,趙惠文王怎麼就沒有被軟禁呢,有趙國陪着,楚國就不是最丢臉的了。
嬴驷:“看看你幹的好事,秦王都成了不講信義的代名詞了。”
嬴稷:“都是父親教得好,有用的計策就要多用幾次,說不定又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