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波,蘇秦空手套白狼。”
【東西兩帝事件後,齊、楚、三晉合縱攻秦。但是在對付秦國的同時,齊、趙、魏也在激烈地争奪宋國。後來,秦昭襄王取消帝号,各國失去了共同的敵人,矛盾公開化。齊國和趙、魏為了奪取宋國的控制權而公然大戰。】
宋康王:“有沒有人問問寡人的意見。”
清末:“列強在你家國土上大戰,與你有何關系。”
宋康王:“寡人東伐齊,取五城。南敗楚,拓地三百餘裡,西敗魏軍,取二城,滅滕,有其地,誰敢伐我!”
齊湣王:“我敢!”
【公元前286年,齊湣王吞并宋國,齊國也徹底失去了楚國、三晉等的支持。】
評論區
“衆叛親離。”
“大國被滅對諸侯國還是挺刺激的。”
“宋康王對外四處出擊,對内殘暴統治,被稱為桀宋,滅國不冤。”
【公元前284年,秦、燕、魏、趙、韓五國聯軍大舉進攻齊國。齊湣王命伐宋的功臣觸子為将。觸子想要用濟水天險和聯軍對峙,然後等待聯軍出現破綻再予以打擊。但是齊湣王卻等不及。在他看來,我大齊乃第一強國,有實力對抗五國聯軍,說不定還能趁機再滅一國。】
【他逼迫觸子立刻出戰,觸子不敢違抗命令,又不想戰敗被殺,便逃亡了。】
【五國聯軍趁勢打敗齊軍,齊軍潰散退卻。燕國大将樂毅攻入齊國的都城臨淄,齊湣王出逃,在各國輾轉,但他依舊放不下自己大國國君的架子,傲慢無禮,被各國嫌棄。】
【楚頃襄王為分占齊地,便以救齊為名,派楚國将領淖齒率兵入齊。齊湣王幻想借助楚軍力量抵抗燕軍,便委任淖齒為相邦。不久,淖齒就殺掉了齊湣王,奪回了以前被齊國占領的淮北之地,與燕國一起瓜分了齊國。】
評論區
“衆所周知,五國聯軍有六個國家。”
“楚國是最佳第六人。”
“楚國一直在被秦國坑,居然也學會了坑别人。”
【一直到公元前279年,齊國将領田單打敗燕軍,收複失地七十餘城,齊國終于複國,但在此之後,齊國元氣大傷,再也不曾對外出兵,原本齊秦對峙的局面瓦解,秦國一家獨大。】
評論區
“可惜了,燕昭王死後,燕惠王與樂毅有矛盾,田單施展離間計,派人遊說燕惠王。說,樂毅勢如破竹攻下了那麼多城池,現在齊國隻剩下兩個城池,樂毅卻攻不下來,這是樂毅在養寇自重,想要挾燕王,在齊國稱王自立。”
“燕惠王本來就不喜歡樂毅,當即便召樂毅回國,派騎劫接替樂毅,樂毅擔心自己回國會死在燕王手裡,便逃到了趙國。”
“騎劫被田單幾個計謀打敗,齊國成功複國。”
評論區的文字讓燕昭王心頭火起,拿起手邊的竹簡便砸向太子樂資,“蠢貨,燕國三十年之功毀于一旦!”
太子為自己争辯,“憑樂毅之才,拿下兩城易如反掌,為何獨獨留下那兩城,兒臣不解。”
樂毅:“此乃未來之事,臣也不知。但臣可以推測,單靠武力能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占領了齊國,也無法鞏固統治。所以臣對兩城采取了圍而不攻的方針,必然要在已攻占的地區實行減賦稅,廢苛政,争取民心之舉,隻有這樣才可以從根本上瓦解齊國。”
燕昭王恨鐵不成鋼的盯着太子,“聽明白了嗎!”
太子樂資無話可說。
【即便是秦始皇滅六國之時,齊國也不曾參與,全程都在做啦啦隊——秦國的啦啦隊。每當秦國滅一國,齊國便送上賀禮,在這樣的躺平狀态中,齊國成為最後一個被滅的國家。】
評論區
“齊國被打怕了吧。”
“也怪不得齊國,畢竟六國都跟他有仇,秦國在滅六國的時候,齊國沒有出手相助,已經很克制了。”
齊王建:“沒錯,六國打生打死與寡人何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