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晚上,曆朝的權力中心都是一樣的燈火通明,這些掌權者們今晚是不要想睡了。
所有人都聚在皇宮觀摩青銅器,參考典籍,然後奮筆疾書。
第二日,同一時間,大家捧着自己的作業等待着天幕的評判,一刻鐘過去了,天幕卻沒有任何變化。
仙人沒有出現,曆朝曆代的人都有些騷亂。
難道天幕徹底結束了,可是那個四四方方的白色雲狀物還在頭頂懸挂着啊。
衆人等的心焦不已,幹脆開始商讨接下來要問的問題。
秦始皇:“諸卿準備好,一人問一個問題,不要擠到一起,若是評論閃得太快,主播可能會忽略過去。”
劉邦想問問自己百年後的繼任者是不是劉盈,但這件事不能在前朝提起。上次他想要廢太子便引起朝野動蕩,好不容易才安穩下去,他隻能在心中暗暗打着腹稿。
劉徹:“下次天幕出現,朕先來問,主播隻要看到朕的名字,定會回答我大漢的問題。”
劉徹七歲被立為皇太子,十六歲繼承皇位,及冠後太皇太後便去世了,劉徹獨掌大權。想打匈奴又有衛青、霍去病橫空出世,沒有什麼事是他做不到的,這樣的經曆讓劉徹成長為一位驕傲強橫的雄主,為漢朝也為漢民族賦予了自信的靈魂底色。
至于天幕沒有提起的那些短命王朝,割據勢力,都不知該如何開口詢問。
第三日,天幕依舊沒有變化。
各朝隻能暫時将天幕忽略,安心處理日常事物。畢竟他們要做的事還有很多,天幕帶來的混亂也要及時處理。
相比于後世的朝代,秦漢多了一項議題,便是“紙”。
“天幕上的三大行書都是寫在一種輕薄如帛的材質上的,但既然能廣泛使用,其造價定然及其低廉。”
“是啊,那蘇轼被貶後,生活困苦,卻能用這種東西書寫,豈不是所有人都能買得起。”
秦始皇:“召墨家之人,研究如何造這種書寫材料。”
劉徹也在與群臣商讨如何造紙,紙張的出現定會讓所有文人世家瘋狂追捧,他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機,打匈奴正需要錢财,隻要能來錢的東西,他都樂于嘗試。
東漢·蔡倫看着自己手中與天幕相差仿佛的紙張,心中一動,将其裝到寶盒中,呈送給皇帝皇後。
李世民則是帶着文武群臣一字一句研讀《祭侄文稿》,天幕停留時間太短,這可是集合十多位大臣之力才完善出來的。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房玄齡:“今歲乃乙醜年,按照朝代歌推算即公元629年,戊戌年在九年後……六十九年後。”
長孫無極:“或者是129年之後。”69年後說不定還是陛下的兒子在位,陛下的兒子是誰,那是自己的外甥啊,可不能給外甥埋藏隐患。
杜如晦也道:“定是129年後。”
太子李承乾豐姿岐嶷,仁孝純深,聰明仁愛,深受滿朝文武愛戴。當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愛屋及烏,我們陛下可是太宗,陛下的兒子怎麼可能有問題!
“上輕車都尉、丹陽縣開國侯真卿。”
顔師古喃喃自語道:“這不會是臣的子孫後代吧……”
唐朝是科舉制興起發展之時,各項制度并不完善,比如唐朝的科舉便沒有糊名,批閱試卷的主考官看到自己認識的人難道會不給個友情分,能在科舉中脫穎而出的人,定是父祖輩在朝為官或在野為賢,寒門庶族想要出頭太難了。
合理推測,這顔真卿可能是自家後代,或顔氏旁枝後代。
群臣都看向顔師古,顔師古卻無暇他顧,盯着後面的語句——
“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