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當我們堵在路上的時候,我就不想了……真比我騎自行車還慢!
說到這個,不由得想到我公公。
磕磕絆絆的,他開始了第三個療程。
好消息是,經過各方面努力,他的壞蛋白有所減少,不太好的消息是,他的化療反應依然很大,一開始上藥血氧飽和度就下降,需要吸氧才能順暢呼吸。
他對我婆婆說,要做好他離去的準備,覺得麻煩了我們。
我們告訴他,請他給我們這個機會,我說你也要給你孫子這個機會啊,他現在還不能來照顧你,你再等他十年。
他笑了笑,沒有說什麼。
我是最煩說什麼父母為兒女犧牲的,過去還沒這感覺,自己有了孩子後,感覺特别深刻。
孩子是我自己要的,是我自己生的,是我自己決定有一個後代的。
我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我自己願意的,那說什麼犧牲?
你不願意,在最初的時候就不要要。
沒有想好?不知道?
親,你成年了啊!
我們國人,大多數結婚都成年了吧,成年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所以我挺煩那首什麼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歌,簡直就是暗示,人一有了孩子就沒有了自己——其他類似的什麼我沒有好好報答父母親我是罪人的一樣煩。
作為Q7的媽媽,我不需要他報答,就是他照顧好自己,好好生活,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就好了。
不可否認,孩子會帶來很多麻煩,會占據你很多的時間,你過去的自由自在都會随着這麼一個小生命的到來煙消雲散,再想無拘無束,最最起碼,也是孩子上大學了,轉眼十八年,再回首,青蔥已不在。
但是是犧牲嗎?
我不認為。
比如我現在天天早上一大早起來,騎自行車去送Q7,辛苦嗎?
如果我沒有這個孩子,我可以一覺睡到十多點,假設我結婚了——結婚其實是無所謂的——假設我的老公還是小灰灰。
他晚上回來也不會耽誤我工作,所以,我有完全的屬于我自己的時間。
但我前兩天還對他說,這每天的放下學,會是你我母子将來一段很重要的回憶,他問我為什麼,我說将來你都知道了。
一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太後用自行車帶着我去看病的景象。
下着雪,她不敢騎,就讓我坐在後面,她推着。
我不知道她是不是還記得這個場景,但我始終記得。
而将來這一次次的接送我也不知道Q7會不會記得,但我,也會記得。
為什麼我沒有我父母接送的景象?他們也不能說完全不接送我,但……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會騎自行車了,基本就是自己了,其實在這之前,也是自己放學,上學由保姆送,我反而記得幾個保姆帶我的情景——啊,不是家裡請了很多保姆,而是保姆經常換。
這一段我公公重病,很多感受會更深刻一些,總的來說,大概就是這麼一世的緣分,需要珍惜。
好的壞的,都是生命裡的烙印。
也就是有這些,你才是現在的你。
啊,不說這些沉重的,說點開心的。
我最近看完了一個韓劇——德魯納酒店,帶了點鬼,但不可怕,基本算是一個很溫暖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女主的衣服,除了古裝,基本上每出場一次換一身衣服,據說一共一百二十六件衣服。
故事大概說的是,有執念的靈魂,在死亡之後可能還有什麼未了的心願,于是就會到那個酒店。
如果是凍死的,酒店會給你燒很多柴取暖;
如果還想學知識,會給你帶來很多書;
如果餓了,會給你送很多吃的。
如果有未了的仇怨……嗯,那需要現實裡的金錢了,女主有很多奢侈需求,需要現實的金錢來滿足,o(* ̄︶ ̄*)o
所以當時彈幕上很多都在說,還是要努力賺錢啊,哈哈哈。
對了,另外一家睡衣是GUKOO的,我不知道和GU是不是一家,我現在依然隻穿上半身,不過在暖氣房裡,不再覺得出汗了,我們這裡今天的溫度是3、4,不知道到了零下,我是不是需要穿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