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敬,貞妃的親哥哥,四皇子的親舅舅,楚家這一輩唯一出息的子輩。
薛瑾安是知道他的,原著中他就是刑部尚書,原本是隻忠于皇帝不站隊的純臣,後期皇帝年老奪嫡進行到白熱化階段,他突然投入了皇長子黨,幾次出手針對五皇子,勢頭正盛的五皇子被打壓下去一時之間想不開竟然瘋了。
沒多久皇長子的密事被捅到皇帝面前,直接被皇帝廢了封号圈禁,其黨羽盡數被貶官罷官,楚文敬自然也不例外,之後就聽說他病死了。
薛瑾安也是萬萬沒想到,他就吃個原著人物的瓜,怎麼就牽扯到自己身上了?!
他确定原書中并沒有這段劇情,點開熱搜詞條一一查看起來,大概了解到了這是怎麼回事。
先前說過楚貞妃和原主生母周珍妃是閨中手帕交,還是前後腳進的宮,卻原來楚家老爺和周家老爺拜了同一位座師,又是國子監同窗,之後還一起在翰林院當值。
即便雙方的家世地位并不匹配,楚家是官宦之家,三代在京城紮根,還有個小爵位傳承,周家卻隻是耕讀之家,三代窮秀才終于考出一個進士,可以說完全不是一類人,但偏偏他們關系親厚,還口頭約定要成兒女親家,隻是後來周老爺觸怒皇帝被貶官滇州,這事便不了了之了。
雖然父輩的關系已經随着周老爺的去世而淡薄下來,但到底是青梅竹馬的情誼,據說當年珍妃出事,楚家最初還為珍妃奔走過,後來才急轉直下陡然緘默消停了,都猜測是不是楚家老爺子出手把自己兒子給壓住了。
之後不久楚文敬得了急病,禦醫都說治不好,楚家人将他送到最喜歡的園子裡等死,據說連棺材都準備好了,沒成想楚文敬竟然好了,之後就跟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對手裡的活兒也認真幹了起來。
原本楚文敬是京兆尹的閑官,品級高但沒什麼實權,卻愣是被他經營成了京兆尹二把手,還破了一樁特大拐賣案,救了寶宜長公主的女兒,入了皇帝的眼,順利被調入了刑部,今年年初刑部尚書犯了事蹲了号子罷了官,牽連了刑部一半的人,他就凸顯了出來接了這從天而降的餡餅,成了新的刑部話事人。
都說楚文敬突然奮發圖強都是受了刺激,他一心入刑部就是為了給珍妃翻案,如今終于找到了機會,卻不想當夜遭到了刺殺,凡人死了不說,他還被打暈在刑部地牢,要不是發現的及時,隻怕也奔赴黃泉了。
“楚大人對珍妃娘娘真是情深義重啊!”每一個熱搜似乎都在坐實這件事情,甚至不惜造謠出#七皇子身世#這麼一個貨不對闆的詞條。
很明顯這是一場針對楚文敬的輿論戰,就是抹黑楚文敬和珍妃之間的關系,将楚文敬查珍妃案的動機變得不單純。
隻是,暫時撇去兩人的關系不談,所有内容并沒有對翻案這件事做定性,還側面模糊了翻案的種種細節和證據,很多時候不否定就代表着肯定,起碼薛瑾安已經确定珍妃案有貓膩,并且已經有70%的把握根據原主的記憶、原著的内容及各種細節推演出大緻事情。
在發現有些熱搜詞條的最初發布時間竟然還在昨天的時候,百分之七十的把握直接上升到百分之九十。
事情基本明朗了起來,該是有人發現了楚文敬在查這件案子,還逮住了證人,于是就先下手為強。
隻是,對方明明留有餘力,居然沒有直接下手殺了楚文敬,反而放任他去告禦狀,怎麼就确定皇帝一定會壓下此事呢?而且事情做的太明顯,不怕皇帝惱羞成怒怪罪嗎?
明明皇帝看奏折的臉色那麼難看,眼神那麼冰冷,對楚文敬也隻是口頭警告輕拿輕放,擺明了就是保他,看起來也不像是對珍妃案内情一無所知的樣子——所以到底為什麼不發作?
幕後兇手到底是誰?薛瑾安承認他好奇了起來。
他還好奇一點,楚文敬為什麼給珍妃翻案?
薛瑾安可以肯定珍妃和楚文敬不熟,最起碼不是什麼青梅竹馬,楚周兩家的口頭親事也跟他們沒關系。
他得出這一結論的原因,純粹是兩人年齡不合适。楚老爺結親早,早在考舉人時就娶妻生子,周家則因家貧,周老爺及冠都尚未婚配,直到入了京拜了座師,才和老師的女兒說定了親事,卻也是金榜題名後以官身成親,婚後兩年才有了女兒周玉婷。
男女七歲不同席,本來性别差異就有避諱,更别說年齡差距太大根本玩不到一起去,還非要牽橋搭線到一起去,這不是結親而是結仇了。
這個口頭婚約最可能會落在小周玉婷四歲的弟弟身上,也就是周家獨子周玉樹。
珍妃案發生的時候,原主已經5歲,自然是見過自家舅舅的,隻是小孩子容易斷片,再加上這兩年都是些不好的事情,對于過去的記憶原主已經快想不起來了,但人腦是個很神奇的東西,想不起來不代表不存在,隻是都埋葬在深處。
隻要薛瑾安想,原生有意識以來過的每一天都能被他從記憶裡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