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輪的雷劫,本身就已經是極大的考驗,若是過不去,也不必再提後面的開天門,硬扛上界來者了。
秦素夜提前知曉天機,命數紊亂,終究是為她自己的渡劫埋下隐患,即使有沈六知親自護法,仍舊無法阻攔最後那道天雷砸向秦素夜。
秦素夜死後,應悔似乎冥冥中察覺了什麼,主動上門逼問沈六知,要求他說出秦素夜的事情,即使沈六知告訴他,知道内情之後會如對方一般下場,他也毫不在意,隻想知道真相。
沈六知隻能将噬神鏡的前因後果一一道出。
應悔聽罷,一言不發,轉身離去,隻留下一句話。
“我是妖修,本就與你們遵循天道的路子不同,既然天道不讓你我飛升,那我就逆天而行。”
聽至此,祝玄光已經猜出一些端倪:“他想做什麼?”
沈六知神色複雜:“他想将照骨境打造成另一個上界,與上界分庭抗禮。”
祝玄光:“勇氣可嘉,但……”
沈六知接下他的話:“很難成功。”
在經過三次噬神鏡之後,祝玄光漸漸對天道與上界,也有了一些自己的體悟。
點仙譜其實是鎮物,是上界鎮壓凡間的陣法,即使下面的鎖鍊斷了,它也沒有被摧毀,說明決定它存在的關鍵是上界。
也許必須有人在上界将天道規則徹底打碎,凡間才能将這道封印徹底解開,才能真正砸開困住凡間修士的枷鎖。
但這個關鍵要害究竟在上界何處,又要以什麼方式才能破除,沒有人知道。
照骨境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隔絕上界,卻不能完全脫離凡間,等應悔鬧大了,最終必然會驚動上界,引來災禍加身。
沈六知歎道:“我已提醒過他,他平素性情偏激,非旁人輕易能勸說得動。想來,他此舉也是為了證秦素夜之道,代她走出另外一條路吧。”
所有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對抗。
也許,應悔早就料到結果,但并不妨礙他這樣去做。
追尋天道,不死不休,他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彼時風動雲開,竹葉輕搖,師徒二人相對而立,久久無言。
祝玄光輕聲打破沉默:“師尊的渡劫之日快到了吧?”
沈六知颔首:“就在三日後。”
為了與祝玄光見上這最後一面,沈六知苦苦支撐,靠着靈藥忍受伐骨沖靈之苦,拖到天道與自身所能容許的極限,已是風中殘燭,強弩之末。
但他的語氣神色雲淡風輕,仿佛自己不是前赴生死大劫,隻是去觀花賞雪,喝酒吃席罷了。
祝玄光沉默片刻,下拜行禮:“師尊保重。”
沈六知灑然一笑,受了此禮:“吾道一以貫之,雖有憾,無悔矣。”
祝玄光淡淡道:“其後有我。”
師徒二人就連訣别,亦是如此潇灑。
誰都沒有明說,但誰都知道,沈六知此去,非生即死。
他們逆天行事,弑仙改命,該幹的不該幹的都幹了,此時寥寥數語,石破天驚,于他們卻隻是舉重若輕的淡定。
不會有中間的第三條路,也不會再有一個後悔重來的機會。
粉身碎骨,魂飛魄散,至壞不過如此。
……
故事說到這裡,謝長安已經能連上許久之前,自己從祝玄光那裡聽到的後續了——
沈六知渡劫,所有人都親眼看見他成功飛升,但他的命燈和白虹劍,卻于當夜碎滅,成為赤霜山無法外傳的秘密。
可惜許多人并不知道,沈六知其實最後也失敗了。
而那件曾經颠倒三界,見證這場滔天波瀾的噬神鏡,已經變成她識海深處的碎片,甚至成為她身體的一部分。
這其中涉及三次逆轉時空,涉及深不可測的天機,别說當時還是小人物的謝長安承受不起,就連秦素夜這樣的大能修士,同樣在知曉内情之後遭到反噬。
李承影沒有提起寒煙等人的結局,但是謝長安能猜到,他們肯定也都渡劫失敗了,否則就不會有“沈六知是一百多年來唯一一個成功飛升的修士”這樣的傳言,隻有林夢牍當年閉關未出,後來又深居簡出,少問世事,至今也未上點仙譜,僥幸暫時躲過一劫。
他們再也不會記得,噬神鏡曾重啟三次,帶着他們颠倒歲月乾坤,去尋那魂牽一線的渺茫希望,他們也不會記得,自己曾不惜與天道對抗,以命相博,竭力破除禁锢世間修士的封印,卻棋差一着,無法擊破最後那道防線。
當前人陸續隕落,唯餘祝玄光,背負天道秘密,踽踽獨行。
謝長安隐隐看見了一條線。
線的另一端,系着這段深海巨淵之下的過往。
無數腥風血雨填埋其中,無數人前仆後繼,不惜性命。
這條線蜿蜒曲折,若隐若現,延綿千裡,最終連上線頭這邊的她。
她很安靜,沒有催促李承影說下去,也沒有表示自己不想聽。
雪不知何時又開始下起來。
不像之前那樣大,一點一點的冰花如同柳絮輕棉,沾着鬓發肩頭,宛若細密的淚,無聲悲恸。
李承影感覺心口很痛,痛得他幾乎直不起身。
他知道對方已經隐約能猜到後面的走向,因為她素來很聰明。
但現在不是她不想聽,而是他不想說了。
然而,他又不能不說下去,為這個故事續上尾聲,為她想要的真相。
也為他們之間,作一個了結。
沈六知雖然失敗,可也不算完全失敗,他至少也進了天門,去過上界。
更重要的是,從前人一次次的失敗裡,祝玄光終于發現了一條規律。
那便是點仙譜下的鎖鍊斷了之後,壓制修士飛升的那道桎梏,的确漸漸松弛許多,不像之前那樣連一絲縫隙的希望都看不見了。
譬如沈六知飛升時,天門後面的神秘力量其實已經不如他第一次渡劫時那樣酷烈,這使得他最終能以修為有損之身扛過天劫。至于沈六知隕落的真正原因,那是後人若能順利飛升,才需要去探尋的秘密了。
又譬如後來參妙真人渡劫時,甚至能與天道談條件,以放棄山門弟子性命的代價來換取自己飛升,雖然參妙最後放棄了,但換作從前,别說談條件,連讓她看見天門打開的機會都不會有。
這說明上界的紛亂,也許一直沒有結束,而衆人不惜性命修為的三次努力,終究撼動了天道,時間改變,疊加推移,迫使其妥協退讓,也給了凡間喘息之機,讓後來的芸芸修士有機會能夠撥雲見月,一窺天道奧秘。
但對于祝玄光來說,還遠遠不夠。
他想要徹底将點仙譜毀掉,徹底解除那道封印,那他就必須成仙,他必須去上界,不惜一切代價。
一個心軟多情,眷戀人間的祝玄光,滿身弱點,是無法躲避天道窺察走到最後的,他必須讓自己徹底心如鐵石,斷情絕義,才能将這個計劃堅定執行下去。
在他前面,已經犧牲了那麼多人,那麼多次。
在他之後,也許就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
為此,剝皮削骨,剜心分魂,在所不惜。
隻是,光有他一個還不夠。
如果他失敗了,一切又将萬劫不複,回到從前。
天下将不會再有第二個沈六知,第二個祝玄光,甚至是第二個秦素夜、應悔、涉雲們,再擁有一件噬神鏡,去以血肉元神、宗門氣運為引,一次又一次,撞向那座堅不可摧的悲回風山。
他還需要一個傳承者。
那個人,需要躲開天道的監視,願意忍受孤獨,在幽微縫隙,屍山血海中行走,最終助他一舉斬斷壓制人間的封印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