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善後事,找出路
“爸啊……”
陸文斌再反應過來的時候。
陸父已經咽氣了。
陸父走了。
村裡人幫着一切從簡的辦理完喪葬事。
陸文斌也找出了在床底下埋着的一個腌鹹菜的壇子。
裡面有一本筆記本,和兩封信。
筆記本是老爸和老媽一起寫的,看字迹就是兩個人的。
記錄的是陸文斌從出生到六歲時的事兒。
很簡短,很溫馨。
看着記錄仿佛就看到了當時很幸福很溫暖的一家三口。
而日記裡也記錄了和老大陸中林家斷親的事兒。
陸中林夫妻倆結婚多年沒有孩子,在村裡經常被戳脊梁骨。
便宜老爸陸中河是個脾氣犟的,聽到有人說大哥的壞話,就和人幹架。
結果把人家鼻子給打歪了,不得不賠了人家2塊錢。
陸中林就說了弟弟一頓。
陸中河氣不過,和大哥吵吵了起來:哦我幫你說話,你反過來還嫌棄我?
不識好人心啊。
就和大哥陸中林鬧了起來,鬧的久了,兄弟倆的關系就越來越僵。
反正就是誰也不樂意先低頭。
陸中林當時好不容陸考進了軋鋼廠,正好村裡風言風語的,一氣之下帶着媳婦直接進城了。
偶爾寫信給老家,陸中河也不給大哥回信。
時間長了,陸中林也就不往家裡來信了。
兩家從此開始就真的不來往了。
後來過幾了幾年陸中林站穩了腳跟,想着弟弟也該消氣了,正好聽說老二家有了個兒子,想着這是個讓兩家和好的好機會。
就從京都寄了錢和票回來,明顯的就是給老二一家台階下。
可是萬萬沒想到,老二那個倔驢竟然都給他退回去了……
日記寫到陸文斌6歲時就停了。
看來是老媽病逝後老爸也沒心情寫了,就放起來了。
那信都是來自京都叫陸中林的大伯寄的。
一封應該是大伯在京都立足了,知道陸家添了娃娃,信裡說給寄了20斤糧票和100塊錢。
說是給陸家孩子的見面禮,還說在村裡太辛苦了,希望他們能帶孩子去京都一塊生活。
第二封是兩個月後寄的,這回是給了50斤的糧票還有150塊錢。
這封信裡還夾着陸父當時的回信。
陸父在信裡的意思是說兩家已經斷親了,就算是家裡添了孩子也和他們大房沒關系。
而且也并沒有收陸中林給的錢和票,而是在回信的時候又給退回去了。
大伯再次給回了信,還給添了一些,隻有一句話:“這是我給孩子的,你替孩子收下以後給孩子用,孩子以後長大了,可以來京都找,随信附上地址……”
陸父是個性子擰的,陸中林給寄來的錢和糧票真的直接找了壇子都給裝起來了。
就想着以後給孩子用,結果這一裝就是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