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先侯爺詹水根,萬商的心理定位一直都是“不熟悉的合作者”,一點都沒有“他是我丈夫”的真實感。也因此,萬商從來不會覺得雲夫人是她的“情敵”。
更甚至說,雲夫人也可以成為萬商的合作者嘛!
當然了,既然遊戲成真了,既然萬商已經變成了遊戲角色,生活在一個無比真實的世界裡,那麼對于她來說,頭等重要的大事是先把自己的日子過好,行有餘力再去顧及别人。如果雲夫人是那種争強好勝、蠻橫無理的人,那既然她已經被打發修道去了,萬商絕對不會辜負先侯爺的好意,再重新把人找回來,無端給自己招麻煩。
主要是因為雲夫人的性格确實好。
守熱孝的三個月,萬商一點都沒有閑着,想辦法把整個兒安信侯府犁了一遍,不僅清出好些個心思不純、玩忽職守的下人,還讓她收集到了不少和雲夫人、詹權等人有關的信息。她知道雲夫人是一個内秀之人,雖然以前吃過苦,但性格依舊善良。
從情感上來說,萬商覺得不能讓這樣一個安分守貞的小女人吃虧。
從利益上來說,雲夫人是詹權、詹木舒的生母。詹權重情,詹木舒年紀還小,兩個人不能沒有母親陪伴在身邊。而且在安信侯府做出了選擇後——指的是找回侯爺的原配萬商,并讓萬商的便宜兒子繼承侯府這一選擇——肯定已經被某些人嫉恨上了,雲夫人留在城外道觀,說不得就會成為那些人想要對付侯府時的一個突破口。
“家和萬事興”這句話并不是萬商專門說來哄騙詹權用的。
她真心這麼認為。
詹權冒雪打馬趕到城外的道觀時,天已經黑得差不多了,本以為生母會驚訝于他的到來,沒想到雲夫人竟好似已經知道什麼,眼中沒有見到大兒子的驚喜,反倒是帶着一抹淡淡的憂愁。雲夫人穿着一身素色道袍,頭發挽起來,也隻别了一根簪子。
修道就要有修道的樣子,雲夫人如化外之人那般像模像樣地行了一個抱拳禮,才道:“白日府裡來了人,說是太夫人要權兒你接貧道回去……”她與萬商是平輩,到底也做過正妻,按說稱呼上不用過于恭敬,但因為萬商的“太夫人”不僅代表輩分,還代表了朝廷冊封的诰命,所以雲夫人喊萬商一聲“太夫人”,這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先侯爺去世前,仔細地與雲夫人講過利害關系。
為什麼在知道萬商和萬商所生的長子還活着時,府裡的正統一定要歸于萬商這一系?一來,這是皇上暗示的,皇權高高在上、不可違逆。二來,先侯爺調查了萬商這些年的經曆,知道她一直善待公婆、使得他父母能安度晚年,心裡便對萬商有愧。
雲夫人一不敢違逆皇權,二也覺得萬商不容易,所以她甘心讓出位置。她唯一擔心的就是她倆兒子,唯恐他們受了委屈。但話又說回來,男孩受些委屈不算什麼。
那麼,為何皇上會在意一個侯府的繼承問題呢?
這真的就是說來話長了。
前朝末年、新朝還未成立的時候,皇上是邊城軍中的一位遺孤,父親死在戰場上了、母親也因病去世,他就被養在了邊城軍的善堂中。待到皇上日漸長大,他被一位吳姓的營千總看中,收在身邊做了親衛。再長些,吳營千總更是把愛女嫁給了他。
後來皇上于亂世之中一遇風雲便化龍,誰不說吳營千總有識人的好眼光?
不過,如果把這裡頭的事情往細了說,那麼真正懂得識人的其實不是吳營千總,而是他的愛女吳非。那時候吳營千總的夫人心善,憐憫善堂中的孤兒,常帶領内眷出入善堂,幫忙看顧。反正邊城也沒有那麼多規矩,吳非作為營千總家的小姐,待在善堂中的時間并不少。她與皇上年紀相仿,兩人可以說是青梅竹馬一塊兒長大的。
皇上能識字、習武,這都離不開吳非的看中,離不開吳家的栽培。
亂世将臨、吏治敗壞,皇上與吳非成親後,利益與吳家一緻,眼看着邊城軍的軍饷被一再克扣,士兵們都要被凍死、餓死了,皇上是個敢想敢做的,直接帶着一幫兄弟在暗中化官為匪,專門盯着那些貪官惡紳去“劫富濟貧”。這支“匪軍”逐漸壯大,待到前朝氣數盡絕、國土四裂,皇上猛然發現,他好像對這天下也有了一争之力。
但打天下并沒有那麼簡單。
各方勢力起起滅滅,打到最後就剩下五方勢力互相抗衡。皇上想要更進一步,就需要拉攏更多的盟友,吸取更多的資源。而拉攏盟友最快捷的方法便是聯姻。
當時有世家許女下嫁。世家女自然不能為妾。
皇上已有發妻吳非,且吳非已經生了一兒一女。為了與世家聯姻,吳非主動站了出來,當着衆将領與衆謀士的面表示自願貶妻為妾。世家女申屠樂因此嫁了過來。
吳非曾為妻,申屠樂亦為妻,這就為今日之事埋下了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