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女單後備力量并不算少,但頂尖的人才卻極為不足,90年代姑且叫阚玉一人獨舞,這之後卻很難再出現能打進國際賽前列的選手。
哪怕是她的同門師妹陳鵬麗也無法較量一二。
華夏隊失阚玉,如缺了領頭羊,女單發展陷入停滞。
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華夏沒能争取到女單資格。
華夏冰迷難掩失望,坐在電視機前看着他國國旗冉冉升起,看女單未來猶如霧裡探花。
收假回校,葉紹瑤覺得班裡的氣氛還算融洽,但在提起在寒假舉辦的冬奧會時,難免會唠幾句花滑。
“我媽媽說華夏的花滑和其他國家差距太大了。”
“我爸爸說女單開始走下坡路了。”
“我姨姨說女單已經窮途末路了!”孜美函剛從家長那兒學到了一個新成語,她覺得這樣表述很準确。
不知道哪句惹了不高興,葉紹瑤捏着卷卷的書包帶,插嘴說:“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她還沒學出個名堂來,華夏女單怎麼可以窮途末路。
孜美函原本還在和同桌興緻勃勃讨論,見葉紹瑤來了,梗起脖子:“我媽媽說你正在專業學滑冰,說不定我們以後國家得指望你呢!”
聽起來是好話,怎麼感覺有點不順耳?葉紹瑤不安地蹙眉。
上課鈴響,班主任踩着粗跟鞋走進教室,這是開學第一節課,科任老師默認把課時讓出來給孩子們收心。
“同學們,歡迎你們重返學校。”班主任慣例用眼神粗略瞄向在座的每一個學生,“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一年級下期的學生了。”
班會剛開了個頭,葉紹瑤就開始走神,她昨天才結束滑冰的暑期課程,穆教練批評了她的姿态不夠放松,動作束手束腳。
想到這兒,她開始難過,和自己一起學滑冰的同學已經開始練習莫霍克了,她卻連單足滑行都還達不到教練的标準。
“如果你的平衡練不好,後面的步伐根本寸步難行。”
穆百川念在對小孩子要用鼓勵式教學,一直寬慰她,說别人的年紀都稍大一些,以前又都是滑過野冰的,領悟得自然更快。
葉紹瑤問他,那她的悟性怎麼樣?
穆教練看着她思考半晌,最後誠實說,還有很高的提升空間。
在理解力發育尚不完全的年紀,小孩子們的冰上運動大多拼天分,葉紹瑤算不上是天賦多異禀的人,隻能說目前才剛踏進初學者的門檻,半張白紙同樣難能可貴,有無限的發展空間。
……
那屆冬奧會設有七十八項比賽,華夏隊在參賽數量和完成質量較往屆都有提高,世界範圍的冰雪運動正在大刀闊斧向前進。
雖然華夏花樣滑冰女子單人滑陷入窘境,但其他項目穩中有進,創下了華夏在冬奧會獎牌數上的新記錄,也實現了冬奧金牌零的突破。
這讓人何其振奮,為不落下任何一項冬季運動的人才儲備,國家體育總局當即發布指示,要促進冰雪場館的建設,為加強後備人才培養提供重要支撐。
岸北市實驗小學作為市裡首屈一指的小學,自然要起帶頭作用。
校方在假期就已經開會讨論,為全小學生增設一門冰上必修課,讓滑冰運動走進千家萬戶。
這是家長喜聞樂見的消息,學生日日坐在闆凳上聽老師講課,體育課和課間操根本不足以保障孩子每日的運動時間。
滑冰課程的開設不僅響應了國家号召,還能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何樂而不為。
但葉紹瑤小朋友卻不這麼想。
自從班主任宣布了這個消息,她就支着腦袋發愁。
本來這就是一項挺普及的運動,現在學校要求所有的學生學會滑冰,那她豈不是更沒什麼特長了。
真愁人,葉紹瑤長長歎了口氣。
才六歲的她就遇見了未來的迷茫。
星期三下午,在萬衆期待和某人的被迫期待中,實驗小學一年級(1)班迎來了第一次滑冰課。
不過體育老師要先上兩次理論課,上冰實踐推到兩周後,讓大家空歡喜一場。
理論課就是老師的獨角戲,主要講述花滑運動的由來和發展,以及鑒賞國内外優秀運動員的節目。
“這是阚玉阿姨吧,我媽媽的偶像呢!媽媽說她的跳躍水平是國内一絕!”不知道是哪個同學,看見阚玉的經典名場面就激動,活像見了自己的偶像。
老師點頭稱是,即興做起了現場解說,說到阚玉以完成度著稱的3Lz+3T時,竟有些哽咽。
國家隊現役女單選手裡,目前沒有人能拿出三三聯跳的成績,在花滑難度日新月異的時代,很容易被洪流淹沒。
節目在驚歎與掌聲中結束,影像在阚玉的ending動作後定格,錄像帶自動跳轉,一個女孩從旁入畫。
有家喻戶曉的明星運動員在前,這個還未走入大衆視線的女孩兒的比賽現場略顯冷清。
“這是誰?”
同學們搖着腦袋說不知道。
看見穆教練平時嘴裡挂着的小紫微星,葉紹瑤這下找到對口的信息了,得意地脫口而出:“這是容翡,我的教練說她是華夏女單的未來!”
同學們将信将疑。
她補充:“她就在我們冰場訓練,我還見過她呢!不過聽教練說,她以後可能要去首都了。”
首都,這對于孩子們來說是一個遙遠的城市,他們隻在大人的口中聽過這個名字,知道首都什麼都好,一定也會有最好的教練和最好的未來。
那是當時大家都很向往的地方。
“這位同學說得很對,不過容翡這次去首都是受首都體校的邀請。而且容翡似乎在考慮放棄女單,轉戰雙人滑了。”
這些是葉紹瑤所不知曉的。
那時候文化修養的培養沒有滲透社會各階層,縱使崇尚高考崇尚名校,但高等教育還不是普通工薪家庭的最優選,業餘體校、衛校、技校遍地是。
首都體校是當時全國最好的體育院校,許多國家級冠軍從這扇校門走出。,退役後又選擇回校執教,帶來國際上先進的運動技術,專業性極強。
很多明日新星在中小學階段就擱淺學業,轉投體校攻克運動事業的難關,效果自然顯著,故而首都體校又被譽為“冠軍的孵化器”。
葉紹瑤小朋友未曾設想過這條背井離鄉的訓練之路,她從不會覺得自己會有朝一日離開岸北,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
她隻是緊鎖眉心,憂郁地想着,容翡姐姐放棄單人滑,女單又痛失一把重回巅峰的機會。
這下華夏的花樣滑冰要徹底變成瘸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