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沙粒中的Ω**
敦煌的風沙比預想的更猛烈。
我蹲在鳴沙山的背風處,指尖輕輕拂過滾燙的沙粒。它們本該是金黃色的,但在正午的陽光下,某些沙粒卻閃爍着不自然的銀藍色——就像被某種能量浸染過。
陸辭站在我身後,銀紫色的鱗片在烈日下微微反光。他的量子連接傳來輕微的波動:【沙子在唱歌。】
不是比喻。當我們靜下心來,确實能聽到沙粒摩擦時産生的奇特韻律——一段重複的、有規律的頻率,像是某種古老的密碼。
小滿跪在地上,雙手按在沙丘表面。她的金色瞳孔微微擴張,乳白色的微光從指尖滲出,滲入沙層之下。
“下面有東西。”她輕聲說,“不是壁畫……是活的。”
突然,整片沙丘開始流動,像被無形的手攪動的液體。沙粒自行排列,形成巨大的Ω符号,随後又重組為一幅星圖——不是現代天文學的星座,而是更古老的、刻在莫高窟壁畫上的那種。
星圖的中央,沙粒凝聚成一個人形。
---
#### **2. 壁畫蘇醒**
莫高窟第61窟的《五台山圖》前,我們見到了“她”。
不是沙粒凝聚的幻象,而是從壁畫中走出的實體——一個身着唐代服飾的女子,衣袂上的礦物顔料還在微微發光。她的面容不是壁畫上的佛教人物,而是……白薇。
或者說,是白薇的另一種形态。
“你們來得比我預計的晚。”她的聲音帶着古老的回響,“錢塘江的課程,人類隻拿到了‘乙上’的評分。”
布萊克的機械臂突然失靈,所有數據流被強制切換為一組陌生的符号——那不是任何已知文明的文字,卻莫名讓人聯想到DNA螺旋。
“地球在擔心。”壁畫女子擡起手,指尖劃過空中的浮塵,塵埃立刻凝聚成一個個微型曆史場景:工業革命的黑煙、核爆的蘑菇雲、塑料垃圾形成的島嶼……
“但你們的孩子給了它希望。”畫面切換,星裔們用微光淨化河流、修複臭氧層、在沙漠種出森林。
小滿突然向前一步:“這次要教我們什麼?”
壁畫女子微笑,身後的《五台山圖》突然“活”了過來——山峰開始移動,廟宇變換位置,最終重組為一幅完全不同的地圖:
**地球的神經網絡全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