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條自動彈出的信息像一塊燒紅的鐵,灼傷了我們的視線。陸辭猛地将手機扔到床上,仿佛那是什麼毒蟲猛獸。
"他在監視我們。"陸辭的聲音低沉而危險,"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拿起手機,發現即便被扔出去,屏幕依然亮着,第三條信息正在緩慢浮現:「Check behind the painting in your living room. (看看客廳畫後面)」
我們對視一眼,同時沖向客廳。那幅抽象油畫是陸辭去年從拍賣會買回的,黑紅交錯的色塊據說象征"破碎與重生"。陸辭一把扯下畫框,後面的牆壁上赫然嵌着一個微型攝像頭,紅燈微弱地閃爍着。
"操!"陸辭一拳砸在牆上,指關節立刻滲出血絲。他粗暴地拽出那個裝置,卻在拉扯時帶出了一條幾乎不可見的細線——順着這條線,我們在書架後方發現了第二個攝像頭,空調出風口藏着第三個...
"卧室肯定也有。"陸辭的聲音冷得像冰。果然,在床頭燈罩内側、衣櫃縫隙甚至浴室排氣扇裡,我們陸續找出了七個隐藏攝像頭。
我将這些微型裝置排列在茶幾上,胃部翻湧着一種被侵犯的惡心感。這些眼睛記錄了多少私密時刻?我的崩潰,他的溫柔,我們的親吻...全都成了别人的觀察素材?
陸辭的臉色越來越蒼白,突然沖向書房。我跟着他,看着他瘋狂地翻找文件櫃,最後抽出一份泛黃的合約:"四年前...我剛到美國時簽的..."
合約标題是《特殊情感依賴症研究參與協議》,簽署日期正是陸辭出國後的第二周。我快速浏覽條款,越看心越沉——萊特醫生所在的哈佛研究中心專門研究"非典型情感聯結",而陸辭作為"高功能反社會人格伴特殊依戀對象"的罕見案例被選中。
"所以這一切..."我的聲音發抖,"治療、藥物、甚至Alex...都是實驗?"
陸辭的手指緊緊攥着合約邊緣,紙張在他手中皺成一團:"最可笑的是什麼你知道嗎?"他苦笑,"我是自願的。條款裡明确寫了'可能涉及記憶幹預和情感刺激',我他媽居然簽了字。"
我輕輕握住他的手腕,感受到皮膚下脈搏的狂跳:"那時候你剛被我拒絕...你根本不在乎自己會怎樣..."
陸辭的眼神突然變得遙遠:"我記得簽完合約後,他們給我做了全套腦部掃描,然後..."他的眉頭緊鎖,"然後LW——萊特醫生,拿出一張你的照片,問我看到時有什麼感覺。"
"你怎麼回答的?"
"我說..."陸辭的聲音輕得幾乎聽不見,"我想毀掉你,也想占有你,兩種沖動同樣強烈。"
這句話像刀子一樣插進我的心髒。但更痛的是理解——那時的陸辭,确實處在愛與恨的撕裂中,而萊特醫生利用了這一點。
手機再次震動,第四條信息:「Now you know. Come to the lab tonight, bring him. (現在你們知道了。今晚來實驗室,帶上他。)」後面附着一個郊區的地址。
"不去。"我立刻說,"這明顯是陷阱。"
陸辭卻盯着那條信息,眼神逐漸變得陌生:"不,我們得去。"他的語調突然平闆起來,"需要獲取完整實驗數據才能評估藥物副作用。"
"哥?"我困惑地看着他。陸辭的表情變了,嘴角抿成一條冷靜的直線,眼睛裡的情感波動像被一鍵關閉。
"根據現有信息,萊特醫生亞曆山大·萊特是本研究的主要負責人,我們需要配合以獲取治療方案。"他的聲音機械而精确,像在背誦研究報告,"建議21:00出發,預計22:15抵達實驗室。"
寒意順着我的脊背爬上來。這不是我熟悉的任何一個陸辭——不是冷漠報複的那個,也不是溫柔依賴的那個,而是一個全新的、像精密儀器般的"觀察者"。
"陸辭..."我試探性地碰了碰他的手臂,"你還好嗎?"
他轉頭看我,眼神像在看一個實驗樣本:"請稱呼我V-07,這是實驗編号。"然後他看了看手表,"你有三小時四十二分鐘準備。建議攜帶醫療記錄和近期腦部掃描結果。"
我的血液幾乎凝固。藥物副作用已經開始顯現——萊特醫生警告過的"人格分裂"正在發生。而現在,這個自稱V-07的第三人格要帶我去實驗室,天知道等待我們的是什麼。
但我也知道,這是唯一能救陸辭的機會。
"好。"我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我去準備資料。你...你需要休息嗎?"
V-07——我拒絕在心裡這樣稱呼他,但此刻占據陸辭身體的确實不是我的哥哥——搖了搖頭:"需要校準時間軸。請提供過去72小時内所有活動記錄。"
接下來的三小時像一場荒誕劇。我一邊整理醫療文件,一邊回答"陸辭"冰冷精确的問題。他對我描述的親密時刻毫無反應,隻在聽到爆破意外細節時略微挑眉:"有趣。李敏芝的行為偏離了初始協議。"
"初始協議?"我抓住這個關鍵詞,"你和李姐有協議?"
"李敏芝是研究助理C-12,負責觀察日常生活場景下的行為反應。"他平靜地說,仿佛在讨論天氣,"但爆破意外不在計劃内,屬于違規操作。"
這個信息讓我手指發抖。所以李姐不僅是經紀人,還是研究團隊成員?她對陸辭的控制,對我們的離間,全都是實驗的一部分?
21:00整,V-07準時起身:"出發時間到。"他像個陌生人一樣走在我前面,步伐精确得像用尺子量過。
開車前往郊區的路上,他全程沉默,隻有手指在膝蓋上輕輕敲擊,節奏規律得令人不安。我偷偷用手機搜索萊特醫生的名字,結果令人心驚——亞曆山大·萊特确實是哈佛教授,但五年前就因倫理問題被暫停執業資格。最新的一條新聞标題是:《争議心理學家疑在海外繼續實驗,FDA發出警告》。
"看這個。"我把手機遞給"陸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