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沒說話的應青雲這時開口道:“紅雲這麼多年才遇到一個願意替她贖身之人,偏偏這麼巧,在她被贖之後又出現了一個更好的人看上了她,并表示願意帶她走?”
在場衆人都不信有這個巧合,要是紅雲真有如此魅力,早就被贖走了。
應青雲繼續道:“可見,此人是在紅雲被贖身後盯上了她,這人許以她更優渥的生活,甚至許了她姨娘或者正室夫人的地位,紅雲動了心,自願跟他離開。”
封上上問道:“那麼,兇手為何會知道紅雲被贖身之事并快速找到了她?”
兇手專挑青樓中被贖身女子下手,可整個城那麼多家青樓,那麼多個姑娘,範圍如此廣泛,兇手如何能這麼快得知消息然後迅速下手的?
衆人順着他的話陷入沉思,卻怎麼都想不通兇手有什麼手段能得知此事,總不能這人在每個煙花之地都有眼線,哪一天哪一家少了哪個姑娘他都能立馬知道吧?
應青雲心中早就有了答案:“這人一定跟王祝生有過接觸,準确的說,他和王祝生這類贖走了青樓女子的人都有過接觸,并且,這人外在條件一定不比王祝生差。”
這答案與封上上心中所想不謀而合,她不由在心裡為應青雲點了個贊,這人真的很敏銳,腦子也轉的飛快,甚至比她轉的都快,她是因為在重案組工作多年,長時間接觸案件,又跟着刑警們一起接受過專業的培訓才有了如今的推理能力,但應青雲一個剛剛才緻仕的讀書人卻也如此厲害,不得不說,聰明人,實在是聰明人。
接下來便是再次提審王祝生。
應青雲問王祝生:“你贖走紅雲之後,可有人知道你為紅雲贖身之事?或者,你是否帶紅雲去公開場合露過面?”
王祝生立馬點頭,“我替紅雲贖身後第二天正好趕上此地每月一次的商會,據說大家都會帶一二女子前去,我便也帶着紅雲去了。”
應青雲眸光一動,“是否從商會回來當晚,紅雲便質問你外室之事?”
“是是。”王祝生忙不疊點頭,“我也納悶呢,她怎麼會突然跑來問我這事,難不成是誰跟她說了什麼?可我當時酒喝得有點多,也沒細想,反而一時說漏了嘴把真實打算跟她說了,結果第二天人就不見了。”
應青雲和封上上對視一眼,兩人都在心中暗道一聲“果然”。
兇手,就是這拐走紅雲之人。
應青雲并不是本地人,不太了解商會之事,不由向吳為詢問。
吳為作為本地人,且在衙門當值十幾年,對這種事門清,立馬回答道:“大人,這商會是本地的傳統,一開始是由本地有名的布莊張記當家的組織起來的,廣邀各路商人,借此促成各莊生意,甚為商戶們喜愛,于是這傳統便一年年沿襲下來,基本每幾個月就會舉行一場,場地不定,一般是輪流在各家的莊子上舉行。”
應青雲目光不由深了,腦海中浮現出整個事件的基本脈絡:這些被殺害的女子都是被贖身的青樓女子,而贖走她們的都是商人,這些商人來到此地後為了拓展人脈發展生意,都參加了本地的商會活動,且帶着這些剛剛贖身的女子前往。而兇手就在這商會之中,得知這些女子被贖身之事,便找機會接近她們,言語利誘,讓這些女人動心,心甘情願跟他離開,然後再痛下殺手。
“吳為,你立馬帶人去調查這次參會人員名單,排除掉第一次參加商會之人,再排除掉外在條件不好的,将剩下的名單呈給我。”
“是!”再次找到破案的方向,吳為尤為振奮,立馬帶着人馬前去調查,他辦事的效率很快,不出半天時間就把名單拿了回來。
根據名單顯示,參加這一次商會的共有近五百多人,去除掉應青雲所說的那些人,還剩下三十八人。這三十八人都是商人,其中二十六個是本地富商,其他十二個跟王祝生一樣是外地來本地做生意的。
這三十八人便是嫌疑人,兇手很大可能就在這三十八人之中。
三十八人,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但要從三十八人之中準确找到兇手,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光是把這些人一個個帶回衙門審問就需要不少時間,更何況他們沒有任何證據,兇手完全可以矢口否認自己做過的事情。
應青雲眉頭微皺,拿過寫着這三十八人信息的紙張細細查看,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封上上悄摸摸将頭湊過去,想看清紙上的内容,應青雲見狀,沒怪她不講規矩,反而把紙張微微往旁邊挪了一挪,方便她查看。
封上上無聲笑了笑,然後便跟着他一起看上面的内容,她發現紙上寫的都是些很基本的信息,除了姓名籍貫是否婚配子女幾何以及從事何生意之外便沒了。
這些信息太少,從中根本看不出什麼,要想縮小兇手的範圍,還需要從案情本身入手。
沉吟了片刻,她出聲道:“大人,我有些關于兇手的推斷,也許能幫助我們縮小一下兇手的範圍。”
“你說。”應青雲從紙張中擡頭,清明的眼神落到她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