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雖然平日裡讀的寫的用的都是簡體,但區區認幾個繁體字自然也不在話下。
可周盼已經翻來覆去地把這些字默念好幾遍了,就是張不開這個嘴——
誰能告訴她,這牆上木牌寫的都是什麼跟什麼呀!
魁星樓專程留了一面白牆,牆上挂滿了菜牌,菜牌上的每個字寫得也是遒勁有力:
什麼「風霜雪葉」、「海底撈月」、「蟠龍鬧海」、「蛟龍獻寶」、「白玉無瑕」······
靠這種名字,誰能認出這是什麼菜!
返璞歸真一下不好嗎!
暗自糾結時,周盼又無意中瞥見周湯的懷疑神色。
她心下一橫,張口喚來小二就道:
“勞駕!風霜雪葉,海底撈月!”
既然這牆上的菜沒有按照筆劃多少排序,那這排在前面的,應當是店家比較拿手的招牌菜吧!
小二連忙趕來,一臉歉意:
“客官,不好意思,風霜雪葉是冬季節令菜!”顧不上尴尬,周盼又快速扭回頭去。
正要糾結再點哪道菜可以不露怯時,小二接着道:
“不若給您換個一品鍋,跟着海底撈月,兩相搭在一起?”
無視周湯的複雜眼神,周盼急忙點頭應了。
等菜途中,周盼可謂是如坐針氈,如芒刺背。
為了避免再出什麼問題,她便把茶水倒滿面前的水杯,而後不時的颠來颠去,裝出一副别打擾我,姐很忙的樣子。
好在,沒裝多久,小二終于端着菜沖着兩人的方向過來:
“一品鍋,海底撈月,菜齊了,二位慢用!”
話音剛落,兩人都朝着桌上那一大一小兩道湯菜望去。
周盼總體看下來,感覺兩道菜看上去皆不油膩。
一品鍋比另一道大上一圈,這鍋裡的悉數食材也異常豐盛:豬蹄,香菇,豆腐,雞,魚肚······實是豐富異常。
這一品鍋裡,食材種類雖多,但吃起來并沒有各是各味的割裂感,随便夾上一筷子,入口隻覺得口味清香,渾然一體。
鍋裡食料雖多,種類雖雜,可口裡也沒有那大雜燴吃起來的油膩,足見其功夫。
一吃起菜來,周盼全然不是剛才如坐針氈的模樣。
作為美食紀錄片導演,除了品鑒口味,對菜品制作方式的探究更是她對美食的獨特品味方式。
“這菜是蒸出來的吧!”
她夾起一筷豬蹄肉,湊近鼻尖細細聞了聞後随口道。
“行家呀!一吃就明白。”
小二跑來搭話。
周盼彎了彎唇角,不在意地笑了笑。
這隻是她身為美食紀錄片導演的基本素養,無論什麼菜,隻需吃上一口,這做法她就能猜出個七七八八。
這道一品鍋算是一道典型的蒸食,而所謂蒸食,就是用水蒸氣把食物蒸熟。
此種烹饪方式,流行于古代,發明得很早。
蒸食比起煮炖來說,口味好的可不止一星半點兒。
比方說,一隻鴨子用同樣的作料,用同量的水,一蒸一煮,做出的口味則是截然兩樣。因為蒸熟,不緻消耗水分,且不受沸滾,水亦不變質,所以氣味永遠還是清香,而無渾濁之味①。
魁星樓用這種方法把這麼多樣食材混在一起,也算是巧思。
而周盼猜測,要把這些東西做到如店裡一般的口味,隻蒸一次可不夠。
其做法,當是先把肉類煮到六分熟,撈出之後,把湯澄清去油,傾入盆内,湯底裡的渣滓,一概不要。
之後再把肉類放在裡邊,入沸水微煮。再依次加入煮熟的雞蛋,洗淨的蘑菇,稍稍炸過的豆腐。而後,再加入醬油鹽料酒,入籠蒸熟,方成。
這第一道菜,周盼很是滿意,而後她扭頭轉向下一道。
這道菜大體呈綠色,看上去倒是比一品鍋清新許多,可隻用勺子剛嘗了一口,周盼如同嚼蠟一般把嘴裡的東西咽下。
騙子,周盼白了一眼。
什麼海底撈月,就是飄在菠菜汁上的煎雞蛋,不,應該說是飄在「紅嘴綠鹦哥」湯上的煎雞蛋!
周盼的白眼并不明顯,可偏偏就是這麼微小的動作,卻把一直在别處忙活的店小二給招了過來。
“客官,”
小二借着倒茶水的由頭專程跑到桌子邊,沖着兩人道:
“這菜,沒點閱曆的人怕是品不出來!”
“您看這湯,是不是湯色碧綠,再一動,是不是勺動丸飄。稱不稱得上是碧波蕩漾,水動月映,清香可口?”
周湯見了菜,甚是新奇,早已沒了來時的别扭模樣。
大快朵頤後,反倒生出閑心,跟着小二的話,順時擺弄起了湯匙,見那月牙狀的蛋白在盆中随綠波而動,她還傻乎乎地附和道:
“哇,确實如此!”
哼,周盼冷哼一聲,花言巧語!
她如此冷淡的反應與上一道菜的熱情贊許形成了極強的反差,現在的她一句評價都懶得給。
海底撈月,也隻是名号叫得響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