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剛開始的一無所有到現在的100000點建設值,到有了兩批兢兢業業勤勞善良的島民,有了一個和大家共同建設的桃花島,而且島上的基建已經初顯成效,并且發展勢頭向好,景玉茹從沒想到會做到這個份上。
她以為自己會實現不了自己的理想——建設新鄉村。在之前那個世界,她在這條路上才剛開始就結束。而現在,她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堅定。
但現在還不是放松和驕傲的時候,她要盡快把海島建設得更好,和甯州建立起商業聯系,這樣一來,不僅能進一步建設海島,更能讓朝廷注意到桃花島的存在,一舉兩得。
是的,桃花島作為一個專門接收被流放島民的地方,一旦發展起來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讓島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另一方面會惹來是非。
但這正是景玉茹想要的,借朝廷的手來除掉林密這顆毒瘤,不然桃花島就算發展起來了,也隻會被人控制,成為工具。
島民們也很配合,絲毫沒有松懈。
捕魚小分隊每日按時出海,并重新尋找了好幾口淡水池,每日捕獲大量海産,不僅徹底解決了島民們的淡水和夥食問題,還為之後出海到甯州賣海産打下了堅實基礎。
砍樹小分隊人手增多,以秦琪為代表的女生的加入讓效率提高了很多,島上的樹木也多,他們每日能夠十顆大樹。除了給每家每戶蓋單獨的房屋,還成功造成了一批小船,不僅可供出海捕魚過遊玩使用,還能外出甯州出一份力。
當然,考慮到海島上不定時的暴風雨會導緻嚴重的水土流失,棉花小分隊在種植完棉花後,承擔起了植樹造林的重要任務。逐漸成活的一顆顆小樹,讓大夥兒看到了光明的未來。
采珠小分隊也取得重大進展。景玉茹在第二批島民中又選拔出幾個有潛力的,對他們進行培訓,後續又有島民自薦加入彩珠小分隊。人手一多,效率自然大大提升,截至目前,桃花島上的珍珠已經能夠開一個店鋪了。
為了增加商業競争力,景玉茹還把珍珠進行二次加工,可以在上面刻字,可以做成桃花島的“特産”:在上面刻上一朵桃花。
在快速發展期間,景玉茹、林程衣和蘇拿也去過幾次甯州,主要是為了找臨時攤位,賣桃花島上的貨物。
蘇拿還是一如既往的在船上看守,景玉茹和林程衣負責去賣東西。
期間有林程衣手下的幫助,兩人順利找到攤位,并且每次都是全部賣光,滿載而歸。
兩人都是戴着黑色面紗,後續也有桃花島島民自行出海來賣貨物,所得自行保管,但島民們一直認為應該上交一部分充公,類似于現代社會的“繳稅”。景玉茹想了想,是個不錯的發展策略,遂決定島民們将自己所得上交三分之一充公。
一段時間後,甯州的商販都口口相傳,有個來自桃花島的“神秘組織”,這個組織裡的商人最明顯的特征就是“面戴黑紗”。而且他們賣的海産物美價廉,口感極佳,賣的珍珠也是,材質在整個甯州也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漸漸地,桃花島的名聲越來越大。
島民們甚至有了“商單”,老客戶們不管是海産還是珍珠都非要桃花島的不可,桃花島也因此有了固定的經濟來源。
林程衣出海時,王嬸便代他擔起廚師長的責任。他沒出海時,就和陽陽一同負責夥食,因為有錢了,從甯州買來的各種食材越來越多,兩位廚師的廚藝被迫更上一層樓。
島民們吃得好了,生病感冒什麼的就少了,身體越來越好,陽陽也長了不少個兒他的小松鼠也圓滾滾的。
所有島民中,身兼數職的不多,林程衣算一個典型的。
除了做飯和出海,他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記賬和算賬。
這才是他的專業對口。
之前桃花島一直沒有機會發展島外貿易,現在一發展起來就如火如荼。
林程衣不僅需要記錄每日的進賬出賬,同時要記錄每一筆公款的去向,每一筆島民上交的公款,不得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