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哉乎矣 > 第11章 進京篇第三

第11章 進京篇第三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元時自回家後諸事順暢,疾病早消失無蹤,這天一早開開心心奔去應雲手家,一進門就大聲喚道:“阿手,阿手,睢川府來信了。”

應雲手早聽到聲音沖出房間,這才見元時手上高舉一枚信封,頓時撲上去跳着要搶,焦急喊道:“有我沒我,有我沒我?”

元時機靈一閃身子,躲過應雲手,笑道:“不知,我跟大旬沒膽量拆。大旬叫我來喚你,咱們找老頭去。”

應雲手這才察覺元時說話聲已帶顫,脖頸掌心都是汗,掌心汗水更是将信封浸濕,才知大家都是一樣緊張,二話不說,跟上元時就走。

學堂前面西邊的小廳仍是啟蒙孩童上課的地方,應雲手與元家兄弟行至此處,隻覺心緒難抑。曲先生眼下在裡面教授《大學》篇,正講到“此謂知本,所謂緻知在格物者”一言。元時調笑道:“聽見沒有,才講到這裡呢,倒像專門給你講的。你個慣會墊底的若是落榜,正好現在進去跟着學去,倒不耽擱功課。”

應雲手心思也不知在來信上,也不知在課堂上,竟似未聽見元時的話一般,怔怔未回應。曲先生倒是聽個明白,在堂上透過窗子向外問道:“何事喧嘩?”滿堂的孩童也全都擡起頭,一起望向他三個。

應雲手與元家兄弟垂着頭進了屋子,恭敬遞上信,講明來意。曲先生仍舊端坐,略仰頭望着三張煞白的小臉,放下手中的書,接過汗津津的冰涼信封,不禁笑道:“多大的事,這麼擔不得!若是來年殿試,那可是皇宮大内,到時心慌不辨‘之’‘無’,手抖寫不出‘一’‘人’,便是連我這張老臉一并抛棄了。”說着不慌不忙拆開信封,展信一看,拈須喜道:“好,好,恰如老夫所料,一腔心血終是不白托付。”

元時這才放心湊上前,看到自己名字後面的名次,又覺有些失落,不免問道:“老師果真認為好嗎?”

曲先生安撫道:“三個州府的才子齊聚,能有這般成績已是不易,尤其阿手,按照解送名額,保不齊又是名單上墊底的。”

元旬實誠,天真問道:“老師對我三個果真有信心?”

曲先生笑搖頭道:“沒有,後面愈發艱難。禮部省試比不得解試将所有成績攏歸一處,數你幾個‘優’幾個‘平’,排一個先後次序,而是五天逐場剔除末尾下等,想着今日不佳待明日好好施展本事卻是不能了,隻能收拾回家。若依着前二回省試計算,七八千學子齊聚,最終錄取不越五百,大抵十四五取一,若是近二年朝廷官員冗餘,錄取便嚴苛些,二十取一也不為過。便是你兄弟,我還擔心難以堅持到最後,至于小阿手,不過白白破費路資。”

應雲手本來開開心心,饒有興緻聽着,忽聞最後一言,當即愣住:“老師的意思,便是解送的名額有我,也不必去了?”

曲先生婉勸道:“你家近二年光景不大好,替父母省些錢,趁着功名尚熱,在本縣也好,去睢川府也好,尋一個現成事做不是難事,其餘的再不必想。這二日,正式的成績就會發回縣裡,你們再仔細核對核對,别弄錯了。”

應雲手不知怎的,心中忽浮現出方才元時取笑他的話來,轉頭看向底下坐着的一群不越十歲的稚嫩小臉。

曲先生擡眼看一看應雲手,轉而向元家兄弟道:“你兄弟心中可有主意了?”

元時當即道:“但得一機會,必要抓住。”

元旬亦堅定道:“我也去。”

曲先生點頭道:“有志者事竟成,不錯。你倆先退下,待我空閑時再與你倆細談。阿手,你留下,我有話叮囑。”

元旬與元時聽話,出了屋子信步踱去學堂另一邊,元時趁機将哥哥拉至穿廊下,兩人倚牆歇息。學堂中的學生都在屋子裡苦讀,院子裡最是安靜。元時至此才神神秘秘道:“你說老頭單獨留下阿手要說什麼話?”

元旬老實推測:“還能說什麼,不過安慰幾句,又怕當着咱倆令阿手失了顔面。若依着他家前幾年光景,倒還好些,如今外面的世道不太平,底下弟妹都已長起來,處處使錢處處短錢,他家那幾分地,除非能生出金子銀子來。你看這次出門,他話裡敞亮,真正花錢卻是縮手縮尾,不是從前性格,便可推知家中情形。”

元時想起自己一月前的模樣,不免歎息道:“其實他一向最刻苦,嘴上不說,心志卻高。大家明明一起在名單上,卻眼巴巴在家裡看着别人上京,反正我是不應。”

元旬忙嘲諷:“可不是,上月你都病得要死了,還非要跟去呢。”

元時登時回嘴:“你才要死。我想着,咱們一同長大,視彼此最親,若能暗中幫一幫他也不枉多年至交。”

元旬大驚,瞪大眼睛望着弟弟:“進京可比不得去睢川府,你有錢,還是我有錢。若是從家裡偷摸拿錢,娘一鞭笞責兩舉人,也是望江一大奇觀了。”

元時見哥哥仍未開竅,嘟囔道:“死心眼,暗中幫助,不是暗中偷錢。”

元旬見弟弟說得堅定,詢問道:“你有主意?”

元時眼中越發亮起神采:“有,眼時還有些拿不準,老頭的鬼主意最多,問他準沒錯。至于你就算了,說給你,你又一驚一乍的,今晚回去,看我眼色行事。”

三日之後,睢川府正式發文到望江縣,大家從頭至尾細細看過,果然與元旬本家的來信記載一般無二,且應了曲先生的卦,睢川府得解四十二人,遞送禮部的得解舉人二十一名,應雲手赫然在名單最末。本地長官、元家人、應家人、連同曲先生,俱是欣然慰然,隻有應雲手提不起些許興緻。那天曲先生在元家兄弟離開後,或深或淺地勸了許多話。應雲手即便不察恩師苦心,也深知家中情境,隻可恨元家兩兄弟,忽而大聲提及上京之事,博得滿堂喝彩,更是在他面前将時日規劃得有鼻子有眼,将一路景緻描繪得如親臨,毫不體諒好友的心境。應雲手強作鎮定,心中隻有百般苦楚。

衆人紛言尚未落地,得到消息的本地元家族長聯絡下其他幾家望族鄉宦,已預備下酒席、遊園等事,隻待這一日。席上,元家族長并幾位長老攜了應雲手,上下打量,詢問不疊,言談間甚是滿意,贊許不止。元旬與元時遠遠看見,相互擠眼示意,偷笑亦是不止。

此後接連三五日,縣裡各處相邀,酒席不斷,一為慶賀,二為送行。應雲手諸處都推不得,好容易得半日空閑在家,卻是面對深牆而坐,許久未得一動。

應母看在眼裡,輕挪步子接近,柔聲問道:“可是為着上京煩惱?”

應雲手慢悠悠道:“我已想好,未必非要今年湊這個熱鬧,縱使三年後我也才二十,在一衆舉子中都算小的。到那時,咱家境況好些,再不害爹娘憂心。”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