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确定性事件。”
(配圖:兩人第一次合作實驗時,宓煦卿在崔熵衡的咖啡杯底貼的紙條——“你的觀測讓我坍縮”)
崔熵衡被CERN的緊急電話吵醒時,全球物理學界已經炸了。
他打開手機,發現宓煦卿還給他單獨發了條消息:
“實驗數據已驗證完畢。”
“我的量子态本征值在希爾伯特空間内混沌遍曆,直到你的觀測算符将我投影到唯一的愛态——違反貝爾不等式局域性約束的強關聯。”
(釋義:我的存在原本是概率雲,而你的注視使我确定性地成為"愛"的量子态,且我們之間的羁絆超越了時空局域性限制,屬于量子力學禁止的超距關聯)
然後他擡頭看崔熵衡。
“現在,請證明或證僞我。”
崔熵衡的腦電圖儀直接死機——他的前額葉皮層經曆了史上最強的γ波暴發。
他沖進實驗室時,宓煦卿正用激光筆在天花闆上投影狄拉克方程的情詩變體,轉頭看他:
“你的模型更新完了嗎?需要我解釋推導過程?”
他看着宓煦卿,低聲說着。
“過去183天,你的默認模式網絡(DMN)在與我共處時,呈現出與冥想狀态完全一緻的γ波振蕩——但伴随前所未有的多巴胺脈沖序列。”
“簡言之:你的大腦在見到我時,同時進入了‘頓悟’與‘成瘾’狀态。”
他的手指劃過屏幕上炸開的神經信号峰值。
“根據我的模型,這隻有一種解釋:你是一道我無法用決定論解開的方程。”
崔熵衡一把扣住他的手腕,将兩人的生物監測器怼到一起——
心跳頻率:128 bpm(完全同步)
皮膚電導率:超标300%
量子糾纏度:∞
“不用解釋。”崔熵衡咬開一支葡萄糖注射液澆在控制台上,“我早就計算到這一步了。”
【事後研究筆記】
宓煦卿:
《論天然呆策略在量子追求中的有效性》
核心發現:
當“追求”被定義為“共同實驗”時
目标人物的神經可塑性提升270%
應用建議:
将“約會”納入科研經費報銷項目。
崔熵衡:
《高智商天然呆的神經解碼》
核心發現:
宓煦卿的“呆”實質是**最優算法僞裝
但他在接吻時會忘記歐拉公式。
終極結論:
“愛”是唯一需要關閉大腦才能理解的程序。
實驗室新規:禁止在接吻時讨論量子場論——上次導緻全樓停電,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