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改變命運”,這對農村孩子來說,是最貼切的寫照。老趙每每在工地動工,看着那些拿着圖紙駕着儀器帶着安全帽,指指點點就能把錢掙了的人十分羨慕。這就是有學問的好處!雖說他已經被人叫一聲“趙工”“趙師傅”,可依舊是賣苦力的。
當年,趙敏考上名牌大學,在鄉裡是多麼光彩的一件事情。鄉裡鄉親都高看他們一眼,以前隊上分東西,總有人要“發揚風格”,自從花蕊有了大本事、趙敏考出去,就輪不到他們“艱苦樸素”了。人人都知道老趙家現在兩代都有出息!
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後看子敬父,在鄉下,有個出息孩子,好處就這麼直白!
“考大學就是鯉魚躍龍門,好不容易脫了農皮,又來面朝黃土背朝天。敏子啊,你還是得想想。”這話不讨喜,可老趙依舊說了。“種田可不是那麼容易的,現在農藥、化肥那麼貴,東西又賣不上價,一年下來混個溫飽,連人工都是白投的。你從小讀書,上了高中,再沒做過農活。少數時候幫忙和一年忙到頭是不一樣的,你明不明白?”
種田的辛苦,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的,隻看老趙至今依然溝壑縱橫的手就能窺探一二。
老趙拉過趙敏的手,輕輕碰了碰,“你看我,倒繭皮刮得你疼吧?你那些好衣裳,穿着下一回田就報廢。臉上不能塗東西,手指甲也不能畫花兒,都是浪費!”
“爸,你讓我試試!”趙敏反手握住老趙粗糙的大手,“我想試試!”
“行吧,現在天氣也涼快下來了,你田二舅家開始挖蒜了,明天咱爺倆去幫忙。”
“我去就成,爸,你這身體,醫生說要靜養……”
“坐在小闆凳上挖蒜,算什麼活計?當年我背兩百斤的時候,那才叫一顆汗珠子摔八瓣呢!十幾歲的時候,就走五十裡路背煤炭,日子不也過來了。”老趙渾不在意,對沒做過活兒的人來說太陽底下半小時都是辛苦,對他而言,有個小獨凳坐着,手上用力氣的活計,算什麼辛苦。
趙敏勸不住,打定主意要全程跟蹤,一定不給老趙逞強的機會。
夏末秋初的太陽依舊火辣辣的,尤其在老家以“陽光城”為宣傳口号的地方。
趙敏經驗主義的薄薄塗了一層防曬霜,戴了個草帽就下田了。可帶着草帽太熱了,汗珠趟水似的打濕頭發,趙敏幹脆摘了帽子,興高采烈的幹起來。
老趙後背都濕了也不敢摘帽子,看着趙敏,嘴唇蠕動兩下,終究沒說話。
幹着活兒的時候興高采烈、幹勁十足、興緻勃勃!等到吃飯的時候,田二舅媽一個勁兒誇她:“不嬌氣!能吃苦!放眼全村,誰有敏子能幹?讀得書,幹得活兒,不像那些半壺水,讀書稀爛,讓幹活兒還擺個讀書人的架子!敏子這才好呢!這才是有真本事的人!”
一頓飯,田二舅媽就沒停止過誇獎。
趙敏紅着臉回家,不知是被誇得還是被曬的。
洗臉的時候,趙敏覺得臉上刺痛,心裡疑惑,以前洗面奶也沒這麼強的刺激性啊?越洗越疼,趙敏照鏡子一看,鼻翼、嘴角這些地方有血口子!
“我被毒蟲咬了?”趙敏驚叫到。
“曬的,秋老虎,不能摘草帽。”旁邊老趙淡淡補刀。
趙敏:……
誰聽說過曬傷居然能曬出血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