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器監典冊院,議事堂。
已近卯時,有熹微晨光撒進院落,而堂上滿室燭火盡數點燃,亮如白晝。
俞蘊扶着老司卿進來時候堂上人已齊了
左側三個座位隻有中間坐着一位身着碧城色官袍的中年男子,身量魁梧,臉上沾着些泥土樣的東西,正拿着帕子擦拭。
正是鑒器司司卿梁延生。
第一位置空着,屬于緩步走進堂内的老者,典錄司司卿荀丘曆。
而最末位椅子後站着梅之榕,她向俞蘊點點頭。
右側平常空置的位置則加置了座椅,那邊幾位身着朝服官袍的大人各個面色不善,以袖子掩着互相小聲低語,見俞蘊二人進來才略有收斂的坐直了身子。
最上首端坐着院長俞泊峤。
見到院長,俞蘊眼神一亮,她很想立刻上前把這一切問個清楚,但礙于右側這些朝臣的目光還是壓下急躁。
她将老者扶到左側第一把椅子坐穩,并不走到下方入座衛遣司司卿的椅子,而是繞過去走到堂上正中位置單膝下跪,抱拳行禮。
“臣衛遣司司卿俞蘊,查案來遲,害諸位大人久等,請院長贖罪”
“無妨”俞泊峤開口應下,聲音透出疲憊,他揉了揉額角。
話音剛落,旁邊的一紅袍官員就搶先開口催着。
“行了,行了,快說正經事吧,折騰一晚上我這把老骨頭真要受不住了”
俞蘊轉去向他賠個不是,對方不耐煩的揮揮手。
俞泊峤開口道。
“今夜京都城中發生大規模器靈作亂,受災百姓千餘戶”
“同時皇家禦船被襲擊,船上朝臣及家眷百餘人受驚,未免引起恐慌,對外稱禦船是被焰火影響,實際原因想必在座諸位都很清楚,确為器靈作亂”
“沒能第一時間捕獲器靈消除災禍,此事為我院疏忽,辦事不利”
“而船上喬世子被器靈所害慘死,衛遣司難辭其咎”
俞蘊跪在正中全程沉默的聽着不發一語,直到聽見喬世子在禦船上慘死時表情一變,猛地擡頭迎上俞泊峤的目光。
在船上時她與那禁軍統領一同看過近乎所有昏迷者,也都仔細問過下人,當時并未有人死亡,也從未提到有位喬姓世子遇險。
世子何等尊貴,若身在船上俞蘊不可能不見。
院長面色平靜,俞蘊無法從他表情中讀出任何東西,他看向俞蘊的眼神卻帶着十足的威壓,眉峰壓低,堅定,肅然。
把俞蘊的疑問與辯駁全部壓下。
“然我院今夜遭賊人襲擊,院内衛烏使傷亡慘重,行兇者組織城内器靈活動将衛遣司調虎離山,手段陰險,殘暴血腥,毅不能姑息”
話語間的悲恸意味如此深重,右側無關此事的大臣都不免歎息。
俞蘊一口氣梗在喉頭,她強行咽下去。
而正在此時身後大門卻傳來腳步,迎面走來那人沒穿官袍,而是一身月白圓領袍,兩側領口翻着繡樣,與朱紅色内裡相呼應。
袖口勒着護腕,革帶豎着勁腰,這一身顯得他長身玉立若君子,偏偏又生一張硬朗面容。
劍眉斜飛,眉弓深邃,目若朗星,勃然英姿。
右側有一威嚴紅袍官員似乎與他頗為熟悉,上堂來這一身打扮引得老人不滿,半愠怒撇去一眼。
他卻不甚在意的垂眸一笑,隻管大踏步上前來,對着左右兩側諸人逐一見禮。
最後與俞蘊平齊,一撩外袍端端正正跪拜俞泊峤。
“臣官袍于禦船一戰損毀,得蒙俞大人關照,特準臣于偏殿更衣”
“事發突然,得罪之處還望諸位大人海涵”
他朗聲到,拜完俞泊峤便直起身子,額頭上一處傷口凝結着褐色的痂。
他向身側俞蘊點頭示意,小聲道。
“俞司卿,衛遣司一事實在駭人聽聞,還請節哀”
“多謝文大人”
俞蘊平淡應聲,她心中惦記着慘死的衛烏使,目光緊縮前方,并不在意為何這位禁軍統領會來到此地,也沒有分眼神給旁邊文故知。
“好,都到齊了,那麼有勞曹公公”
俞泊峤說完便不再開口,他身側原本默立的内官走上前來,手持一柄明黃卷軸。
俞泊峤走下來,跪在兩個年輕人身前,兩側衆人便齊齊離座跪伏在地。
“傳聖上口谕”内官喊到。
“器靈為禍,尚器監典冊院辦事不利,使得城内千戶受災,百姓難安,難辭其罪”
“禦船生亂,禁軍同樣未能盡其職責”
“然尚器監典冊院遇襲與澄王府世子慘死一事迷霧重重,兇手潛逃,是為隐患”
“今有要案懸而未決,着敕金吾衛上将軍、禁軍統領文故知即日停職,加授按察特使銜。整饬儀仗,會同尚器監暨典冊院主事,循名責實,通力勘驗”
“倘有疏漏延誤,兩府主官同受廷杖”
“欽此——”
内官長長诏完皇帝口谕,将那卷軸收回袖中,被文故知開口阻攔。
“這位公公,何不将聖旨拿出,我等還需跪拜接旨”
“文大人,口谕口谕,便是沒有聖旨,你自跪地接着即可”那内官是皇帝身邊的老人,看這毛頭小子有膽問,自冷哼一聲不理會他。
下首一衆人再次俯首跪拜,領旨謝恩。
俞泊峤送那内官與右側各位大人出去,臨走時,先前那紅袍官員特意落在最後與俞泊峤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