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姐,不過不叫紅菱一起去青楊院嗎?”綠珠接過步搖問道,她和紅菱都是徐臻身邊的大丫鬟,按道理,平常都要他們兩個一起跟着小姐的,有時候隻有她一個人陪着小姐,可那是因為紅菱外出了,現在紅菱就在,而且是見外客,按規矩不好隻她一個人跟着,想着紅菱的性子,綠珠隻好開口問小姐。
徐臻站起來道:“她的性子,臭的像石頭還是少帶出來為好。”徐臻很少帶紅菱去見她娘,一個是紅菱性子太硬。還有一個就是徐臻知道她娘不想讓紅菱跟着自己。趙清婉知道紅菱與青羽交好因此怕紅菱對徐臻生出懷恨之心,而且紅菱不像綠珠和青羽是獨自一人,因此不好拿捏,因此透漏過換掉紅菱的意思。徐臻察覺到了,她知道她娘是對她好,可是紅菱是她親自選的人,她不喜歡紅菱的性子不代表她不喜歡她這個人,更何況被換走了紅菱一個人孤零零的不知道最後要落到什麼地步。因此就減少紅菱在她娘面前露面的次數,不讓她娘找到借口發落了她,這事兒她沒有告訴綠珠和紅菱免得她們埋怨她娘。
兩人都是為了紅菱好,但是因為消息不通想的自然不一樣,此時綠珠怕紅菱不去被趙清婉找茬因此頗為擔憂。她又怕徐臻埋怨紅菱因此解釋道:“小姐對我們奴婢真的是千好萬好沒有小姐奴婢三世也過不上現在這樣的好日子,隻是人的性子一旦養成是很難改的,紅菱小時候受了些苦,就有些苦像,想笑也笑不出來了。可是她對小姐絕對是忠心耿耿的,小姐大人大度别跟她計較。”想了想又道:“小姐要不還是帶上她吧,萬一夫人問起來她又該受罰了。”
徐臻也隻是随口抱怨一下,對紅菱還是關心的,但是帶去是萬萬不能的,因此道:“你說的也有理,不過我安排她件事就行了。”說着遞給綠珠一個匣子,接着道:“正好這給青羽的東西收拾好了,讓她拿給她,再去看看有沒有新書,再去首飾店看看,有什麼新奇的首飾,多逛一會兒,晚點兒回來。匣子裡一推俗物我都看煩了。”
“是。”有了明目就好,綠珠脆生生應了連忙去取了銀子,然後匆匆出了院子去找紅菱,紅菱聽了自然領命。住的近,徐臻也就喝了一杯茶的功夫,綠珠就回來了,兩人終于向青楊院而去。
“臻兒快來,這是安郡王世子。”徐臻一到,就聽見她爹的聲音,竟是徐楊也在。徐臻十分驚喜連忙道:“爹!”說着就要拉着他的袖子撒嬌,她可是好幾個月沒有看到她爹了。
趙清婉看到,連忙上前阻止,拉着徐臻讓她給安郡王行禮。徐臻心裡不太情願,但是也隻得照做,屈膝道:“安郡王世子安。”
“免禮。”聲音渾厚铿锵有力。
徐臻略有好感擡頭看去,隻見面前人約摸比她大不少,面容老成目光輕佻,隻比她略高幾寸,正微微低頭斜眼打量着她。徐臻隻覺得一陣寒意襲來,連忙低下頭。
徐臻在打量這個安郡王世子時,他也在打量徐臻。不知想到了什麼,漏出幾分不耐之色,忽然目光看到徐臻身後的綠珠,不由又露出幾分滿意,神色間竟毫不掩飾。
屋子裡個人的神色徐楊都看在眼裡,心裡不由一慌,歎道,此非良人啊。而趙清婉也一改之前的喜色面色沉了下來。而徐楊卻已開口道:“小女不知禮數,安郡王世子不要見怪。”說着給趙清婉使眼色,趙清婉會意連忙上前推着徐臻坐到了一邊的凳子上,隔開了兩人的視線。
那安郡王世子道:“哪裡,貴千金靈動可愛,很讨我的歡心。”
一番話,徐楊和趙清婉都變了臉色,徐臻大怒!氣血翻湧立刻站了起來卻被趙清婉一瞪氣勢弱了下去,話沒出說出口隻能心裡大罵道:這是哪來的登徒子!徐楊連忙走上前來,道:“臻兒年幼,我們大人說話就别讓她在這裡搗亂了。臻兒,你下去吧。”說完看了一眼綠珠,綠珠也早已白了臉色連忙拉着徐臻出去廳堂。
徐臻出了房間,心裡越想越惱,又折回來朝守在門外的秋林道:“秋林,你老實告訴我,這個安郡王世子此行是要幹什麼?”
秋林看着徐臻道:“奴婢不知,小姐快回去吧。”說着向夏蟬和綠珠使眼色。
“你擠眉弄眼做什麼?我問你話呢!怎麼小姐我的話都不聽了。”簡直是豈有此理,徐臻越想越怒擡起手拉着她們的衣裳質問,秋林面色惶恐道:“小姐,奴婢不敢,隻是夫人吩咐,此時未定之前不可向外透露一句。”
“未定?定什麼?”徐臻喊道,心裡有個聲音說着什麼,又很快被另一個聲音按下去說着不可能,那個癞蛤蟆還想吃天鵝肉不成。是的,在徐臻眼裡,不管他是什麼這個王那個王的,一副矮锉老樣還是個好色之徒,怎麼配得上她,不是,對方就連她的丫鬟都配不上!
丫鬟們都大驚失色,生怕她再喊出什麼驚人之語得罪了人惹禍,連忙圍着她,又哄又勸把她拉出了院子才松了一口氣,秋林道:“我的好小姐,什麼事都沒有呢,您怎麼就喊起來了。您想想老爺和夫人那麼疼您,怎麼可能害您呢。”
想到她看的那些話本,為了權勢舍兒舍女的還少嗎,道:“哼,這可說不好。”徐臻說完就後悔了,想到爹娘平時的疼愛愧疚萬分,想解釋幾句,可是看着周圍如臨大敵的丫鬟們,又看着緊閉的房門,張了張嘴終是什麼都沒說,帶着綠珠離去。此時的徐臻不知道,這就是她和爹娘的最後一面,此一去就是永别。
徐臻越走越快回到了夢溪齋就砰的一聲關上了門趴到了床上,越想越氣,很快又翻過身來大罵道:“什麼安郡王世子,長得一副癞蛤蟆像,還敢瞧不上我?還敢肖想我的丫鬟,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配不配。隻是個小小的世子,還隻是個郡王世子,簡直嚣張,簡直可惡。啊啊啊…”
綠珠此時已經鎮定了下來,看徐臻罵累了,終于上前到:“小姐何必如此動怒,有老爺和夫人在,想來他也不能怎麼樣。實在不必為了一個不相幹的人大動肝火。”連忙給徐臻倒茶拿點心,又把話本拿出來讓徐臻轉移注意力。
徐臻罵了一會兒也累了,坐了一會兒道:“哼,量他也不不敢怎麼樣。此時徐臻根本不想看話本,可是想到剛才她越想越氣,腦海裡反反複複出現那個登徒子的臉暗道晦氣終是拿起話本翻了氣來。嘴上還哼哼道:“本小姐的時間可是很寶貴的,不跟他一般見識,綠珠,給我擺案。”說完又連忙改口了道:“算了,我就在榻上看。”徐臻說完上了榻,原來這個故事已經到了終章。
引六終:徐恒
有詩雲:願君此生常如意,萬裡河山無故人。
也有詩雲:願君移向長林間,他日将來做棟梁。
徐三郎聽了前一句詩,決定做後一句詩。徐三郎經曆被誣陷、被悔婚之後刻苦努力終于迎來了嶄新的人生。
當然,光努力是不夠的,還要有天賦,不過徐三郎在讀書上天賦不錯。從他讀書一直順風順水,皇天不負有閑人,徐三郎終于金榜題名。
不知是不是少時已經曆過坎坷,徐恒做官一路順風順水,竟一路竟做到了宰相。相傳他官拜宰相那年才三十九歲,一句龍駒鳳雛也不為過。但是他的故事之所以成為傳奇,還要往下說起。
話說徐三郎自從做官一直廉潔奉公,恪盡職守,所以百姓愛戴,皇帝賞識,而他又一直未婚,所以一直把精力投入在公務上,可以說他年紀輕輕官拜宰相雖然讓人震驚,但是也不意外。但是,他卻在接下來做了一件讓人大吃一驚的事。徐三郎拜宰相不久,居然向皇帝提出辭官而去,皇帝十分莫名,一再挽留,徐三郎都堅持離去,皇帝無奈隻能放他離去。皇帝自然很生氣,走時既無言語相贈也無财物相随,而徐三郎做官又兩袖清風,最後竟隻能變賣了京都的家産才湊出了回家的車資,最後一個人孤孤零零回到了故鄉。沒想到,一個月後,皇帝居然就收到了徐三郎的死訊。皇帝震驚不已,又聞他後事簡陋,愧疚于心,于是交代人要給他重新辦喪禮。
領命之人名叫記青,他按照皇帝的交代,重新主持了徐三郎的葬禮,給徐三郎換了皇帝賞賜的上好棺椁重新封了棺。開棺時卻發生了件怪事,徐三郎此時已經死去數日,屍身應早有腐爛才是,沒想到開棺卻發現徐三郎正栩栩如生手拿一枚金簪躺在棺材裡。要不是探他鼻息并無生氣,還以為徐恒是在假死。記青反複驗證,徐三郎确實已經沒有了呼吸,因此把此事上奏皇帝,皇帝反複詢問記青當真記清了?記青也很無奈,再事無巨細的又說了一遍。皇帝隻能信了于是招來群臣商讨此怪事,最終決定仍然厚葬之,并追封他為永生仙君。這便是徐三郎成仙的傳說由來。永生即永固是徐三郎的字,而他死時又栩栩如生,蓋因此而得。
永生仙君時候真的得到永生了嗎?想來是不可能,畢竟都是肉體凡胎,當年應隻是屍身保存較好,之後又以訛傳訛之故。至于皇帝封他為仙君,想來是皇帝愧疚于徐三郎生前誤解于他,而死後又想起徐三郎種種好處,而加封于他。為什麼不加封他後人?原來徐三郎終身未婚,想找個後嗣也是沒有的。而此故事正是那位叫記青的後人所載,記青萬年對後輩反反複複講起這個故事,因此他的後輩因此把這個故事寫下來以滿足他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