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山鬼獸】
卷引:乘赤豹、從文狸。往日歡娛仍在眼眸,為何棄我于塵世?留靈修兮憺忘歸…
***
茫茫星夜如塵世繁網,把一切羅愁绮恨兜頭罩住,随着時間一寸一寸地流逝。
虞夢沒有睡,她這幾天真是睡夠了,萬千思緒如扯不斷的風筝線萦繞心頭。
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皎潔月光,心裡也落下一塊石頭。
黎雨澤她是妖,妖族長生的事她絕對不會不知道…
還要等到明天再去問嗎?
妖怪不用睡覺,要不然現在去找她,把一切問清楚,省的一樁心事扯得自己柔柔牽挂。
虞夢起身,換了身輕便衣裳便打開房門去找黎雨澤。
她腳步輕輕,幾乎蹑手蹑腳像個小偷,走到黎雨澤房門去,剛想敲敲門,房門卻自動打開了。
門的吱呀聲帶着一絲詭異,不過虞夢也能猜到是黎雨澤的妖力使然。
虞夢試探性喊了一聲“黎姨?”
她見黎雨澤在陽台的落地窗前,迎着皎潔月光,穿着高開叉的白色真絲旗袍,踏着蝴蝶綴鞋尖的恨天高,搖搖曳曳的長發像洩了水銀的綢緞。
黎雨澤緩緩轉身,面帶微笑,無比得親和:“你來了。”
房間寬大,聲音幽幽傳至虞夢耳邊。
虞夢握緊了手中的明鏡,突然有絲不安。
不知為何總覺得黎雨澤不是一般的妖怪,仿佛是有千多年的功力大妖,且經曆過大風大浪。
總之不一般。
二人蓄銳待發,虞夢率先開口:“黎姨,你的原身是什麼?”
黎雨澤随意開口,像是滿不在乎:“一隻狸花貓罷了。”
虞夢突然想起來與自己無關卻十分好奇的一件事,便繼續問:“黎姨,你也不經曆妖族退化吧?”
自天地斷通起,世上靈氣漸絕,妖族靠聚氣化為妖力,不少妖怪苦修千百年也無法恢複千年前的妖怪的實力。
譬如穿牆、瞬移,對于早些年的妖怪簡直是雕蟲小技,而對于現在的妖怪,可能自持千年功力都未必能做得到。
蟒皇後算是例外,她修煉聚氣靠與怨靈交易,換得怨氣,以此修煉,較其他妖怪好了許多。
當時虞夢看見了黎雨澤的實力,能輕易戰勝蟒皇後,絕比她力量還強,但她如何未受妖族退化的桎梏的就無從得知了。
普天之下,除此二妖之外,她便隻知長白山有一個名為“白情”的妖也未經曆妖族退化,可她行蹤不定,也無法得知她是不是有什麼秘法。
所以她便很想從黎雨澤的嘴裡窺知一二。
“這事以後有機會再同你說,而且,你想問的并不是這個吧?”
心事被看穿了,虞夢也就直截了當了,妖族退化的事與她無關,現在不急着知道。
“不知道問了合适不合适,黎姨,你們妖族為什麼能活那麼久?”
黎雨澤閃出一絲疑惑,她隻知道虞夢并非想問的是妖族退化的事,但她也沒想到虞夢會問自己妖族長壽的事,畢竟陳男梁女比普通人壽命不知長了多久,難道她還想再多活幾年?
“這算不得什麼秘密,妖族長壽是物種特性罷了。”
“諸如藤精樹怪此類活得久尚可理解,蛇妖鼠精這種并非長壽的為什麼也能活那麼久呢?是不是你們成妖後和你們的妖力有關系?”
黎雨澤沉吟了一下:“具體是什麼我并不知道,但與妖力也大概無關,因為一些妖怪一輩子不修習妖力也不會早早離世。”
她又頓了頓,說道:“不過我可以給你講講妖族起源,說不定對你有幫助。”
虞夢點了點頭。
黎雨澤先問了一個問題。
“你知道人是誰造的嗎?”
顯而易見的答案,中國神話中人是女娲造的,抟土造人、甩泥化人。
“是女娲吧,我們梁家陳家也是她造的,不過是第二次造人。”
黎雨澤又問:“那妖怪是誰造的呢?”
— —誰造的?
難道不是各色動物植物甚至是石塊、物件都能自己修煉為妖的嗎?《良辰典》并未有記載,她也不知道。
黎雨澤笑了笑:“也是女娲造的。”
***
傳說中,最早的最早,天地一片混沌,盤古靠神斧開天地,再之後另外一個上古大神— —女娲造了人。
此後,天地間漸漸熱鬧起來,人與飛禽走獸共存。
可突然起來的一天,不周山倒,天上裂了大洞,神火、洪水噴湧而出。
最早的那批人逃到了昆侖山之上,祈禱女娲救他們于水火之中。
幸甚,女娲降臨人間,在昆侖山找到五顆昆玉,将其煉化,以此補天。
可女娲卻沒能拯救所有生靈,人類還好,軀體靈活,逃至昆侖山頂,死傷不算嚴重。
可其他的生靈卻是另外一派景象。
山獸倒地,飛禽墜落,無數的樹木花草隻餘灰燼。
女娲心中隐隐作痛,于是她起了一念。
她當初使泥人成為真正的人,吹了一口氣。
那口氣富含無窮盡的靈氣。
她思索一下,站在昆侖山頂再次吹出一口氣,這氣化作綿延萬裡的風,長存世間,給予了萬千生靈化為人形的機會。
而化作人形後,便稱之為妖。
神話中,女娲也是萬妖之祖,她執掌招妖幡,可喚天下群妖。
至于後來,封神大戰、鳳鳴岐山,女娲派軒轅墳三妖下凡,可妲己害人無數,引得女娲震怒。
她再次造人,一男一女,也就是陳男梁女,負責行鎮妖放妖之責。
終究人類是女娲親兒子,為保護人類設陳男,同時給妖一條生路,設了梁女。
天下群妖,引以為鑒。
***
原來,一切的一切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甚至追溯源頭都來自于女娲大神。
黎雨澤說完了這個故事,歎了一口氣:“如果不是今天你來問這事,我都快把這些忘了。”
“黎姨,你活得也很久了吧,這些事都清楚…”
“算是很久了,不過這些事是一位故人同我說的,我未親自眼見過。不過我見過最早的陳男梁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