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聶春花熱熱鬧鬧的金婚生活 > 第6章 1958年 老師、護士還是裁縫

第6章 1958年 老師、護士還是裁縫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1957年底,年方十七的聶春花和二十四歲的沈楊樹結成連理,婚禮簡單。

聶家大家庭全員,再加上雙方關系親近的鄰居、同事湊成了三桌喜宴,遠在景德鎮的婆婆和小姑子一家因路途遙遠未能參加,春花至今未見過一個婆家人。

雖然儀式簡樸,可新娘子眼角眉梢透着喜氣,映襯得她格外嬌豔。

婚後,兩位新人并未向縣中隊申請住房,而是雙雙住進聶家。

聶家嫁女兒,本就是為了薅女婿的羊毛來養活一家老小,怎會放走女婿這個錢袋子,反正沈楊樹的母親不可能來信縣,幹脆将女婿留在家中。

無緣無故拿女婿的錢和女婿住在嶽家交錢,說出去的名聲可是天壤之别——前者是赤裸裸的白吃白拿,後者卻能美其名曰“小輩孝敬的生活費”。

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女婿既住在嶽丈家,丈母娘收錢自然天經地義,小兩口每月工資合計74.7元,卻要上繳40元,一大半都填進了娘家的無底洞。

聶春花婚後在當地的黃坑小學謀了份教書的工作,一個月工資二十三元。

美色和學業她都舍棄不下,幹脆轉換方向曲線救國——先當老師,日後或許還有機會重返校園。

畢竟在當時,初中中斷學業結婚生子後再複學的例子并不少見。

春花工作的黃坑小學距聶家的直線距離比羅河中學更近,卻沒有橋梁連接兩岸。

她上下班耗時雖短,但通勤方式從浮橋為主改為坐船為主,每日四次乘船往返于家校之間。

清晨,沈楊樹與聶春花一同出門,傍晚歸家,總能嘗到丈母娘的手藝。

時隔多年,沈楊樹身旁終于再有親人相伴,而且是如此熱鬧的一大家子。這份久違的家的溫暖,讓他覺得新生活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徐大娘是唯一對小兩口新生活有意見的人。

她見春花要每日乘船往返,汛期也不例外,深覺得危險。

徐大娘開啟碎碎念模式,時不時在春花耳邊敲邊鼓,委婉地勸說,“再過兩個月又該漲水了,到時候水急船颠的兇,坐船千萬小心點。”

“學校渡口那邊的水流亂,容易出事,我當年跟你爸跑船,最不喜歡去那兒。”

“你要是懷孕了,難不成還大着肚子天天坐船。我當年生完你再沒動靜,不就是船上待久了水裡泡多了落下病根。下個雨漲個水,船上又濕又滑,摔一跤可不得了。萬一運氣不好碰上翻船,河裡那麼多水草,纏住根本脫不開身。哪怕遊得再好,逞能遇上溺水的人,被拽住就脫不了身,我在船上活了半輩子見得可多了去了.......”

可黃坑小學離家更近,加上聶春花自持泳技了得,徐大娘根本動搖不了女兒的決定。

五六十年代,信縣定期舉辦"物資交流會"(當地俗稱"漾會"),通過工業品與農副産品的"物資對流"彌補計劃經濟的不足,會期通常持續四天。

每逢漾會期間,沿河馬路的兩側會用竹竿撐起數排大棚,搭出一個個小攤,售賣各種貨物。

縣城頓時人聲鼎沸,吸引了大量周邊鄉鎮和農村的群衆參與。

聶春花從擁擠的漾會穿行而過,去漾會旁的渡口坐船上班。

她路過混在一起的各色貨攤,穿過此起彼伏的叫賣聲與讨價還價聲,聞到空氣中雜糅着的各種味道。

整條街道熱鬧非凡,路旁的渡口更是熙攘不堪。

艄公擺渡的速度遠趕不上人流聚集的速度,幾趟往返後,漾會渡口的候船人群不減反增,超載現象愈發嚴重。

聶春花夾在裡三層外三層的人群中動彈不得,隻能随着人流踉跄挪動,不時回頭怒斥兩句,“别再擠了,前面沒位置,差點被你推摔跤!”“擠什麼擠,沒看到船還沒來。”

奈何收效甚微,每當有船靠岸,洶湧的人潮便一擁而上,聶春花也被身後的人推搡向前。

在目送了五六條船離開之後,她終于被人流推到岸邊,夠到了最新靠岸的一艘船,可她眼睜睜看着剛靠岸的小船瞬間被蜂擁而上的人群塞滿。

堵在聶春花面前的瘦高大漢挑着兩大筐收獲,一個轉身差點撞到春花,她被大漢逼退了已踏上船隻的右腿。

原本限載十餘人的船隻,在硬生生擠進三十七人,再無下腳之地後,才勉強駛離岸邊。

同樣的虧聶春花當然不會吃第二邊,在身後人潮的加持下,勉強登上了幾分鐘後的下一班船,急匆匆地趕往學校。

這番耽擱注定遲到,她在沖向教室的路上,耳邊隐約飄過翻了的字樣。

上課時,她驚訝地看見丈夫沈楊樹氣喘籲籲地出現在教室外,還以為是家中出了什麼變故,抛下課堂,趕忙上前詢問:“出了什麼事?”

沈楊樹長舒一口氣,“家裡沒事,是有船翻了,我擔心你過來看看。”

原來,在她之前出發的那艘船翻了,船上三十七人無一生還。

岸對面有漾會,岸這邊有事故,兩邊都是人潮湧動。

中隊本就安排人在漾會附近維持秩序。

沈楊樹得知翻船事故,帶人來到岸這邊,他算着妻子出門的時間,暗道不好,立即趕來學校确認妻子的安全。

兩條船前後隻差幾分鐘,聶春花想到自己的右腳已經踏上了船,但凡船上有絲空隙她就會被推上那趟死亡之舟,心有餘悸。

好在丈夫的關心和同事的打趣轉移了些許注意力。

同事一:“那就是沈指導員吧,真關心你,真是好福氣呦~”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