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表情微妙地變化了:"那篇論文的缺陷在采樣頻率。"他突然傾身向前,"如果改用傅裡葉變換..."
視頻突然卡頓,林修遠的頭像擠進畫面:"哇哦,家庭學術會議?"他頭發濕漉漉的,背景是北京的清晨,"季叔叔,您攻擊我們系統好歹說一聲啊!"
季教授罕見地笑了:"提前告知的測試沒有意義。"他看了看表,"你們聊,我還有課。"斷開前,他最後說,"那個研究...資料發你郵箱了。"
屏幕恢複平靜後,林修遠吹了聲口哨:"所以你爸這半個月每晚不睡,就為黑自己兒子的系統?"
季辰打開郵箱,發現父親發來一個加密壓縮包,解壓後是二十年前那份失敗研究的全部原始數據。在最後一份實驗記錄裡,夾着張字條:「頻率正确,載體錯誤——試試鋼琴而非正弦波」
第二天的神經音樂療法課上,教授邀請學生即興演奏。季辰走上講台,在三角鋼琴前坐下。當手指觸碰琴鍵的瞬間,他突然理解了父親的紙條。
《無序協奏曲》的新版本流淌而出——保留數學精确性的同時,注入更多情感波動。演奏結束時,白發教授激動地握住他的手:"太神奇了!你的曲子在3:14處出現了完美7.83Hz頻率——這正是舒曼共振的基礎頻率,對神經痛緩解至關重要!"
課後,教授留下季辰:"你知道這個頻率在90年代曾被一個中國學者提出過嗎?可惜他沒能找到合适的音樂載體..."他遞給季辰一篇論文預印本,"你的作品可能是缺失的一環。"
回宿舍的路上,季辰的心髒跳得厲害。他打開遠程系統想告訴林修遠這個發現,卻發現屏幕右下角有個閃爍的小圖标——數字"1024"在跳動。
點擊後,系統進入特殊界面,顯示兩列實時數據:
「Beijing: 心率72 壓力指數35」
「Stanford: 心率68 壓力指數40」
下方是倒計時:00:12:33。季辰等到計時歸零,系統突然全屏播放一段視頻——林修遠坐在清華實驗室裡,背後窗外是北京的夜空。
"嘿,看到那顆最亮的星了嗎?"林修遠指着天空,"那是木星,此刻它距離斯坦福約..."他狡黠地笑了,"9000萬公裡。"
季辰這才意識到"1024"彩蛋的含義——每天上午10:24(北京晚上10:24),系統會強制同步他們的狀态。這個時間點不是随機的:10月24日是國際程序員節,也是他們第一次在圖書館接吻的日期。
視頻結束後,系統日志自動彈出:
「Day 18 同步率:99.7%
待達成條件:持續心跳同步120秒
終極協議準備中...」
季辰正要查看詳情,屏幕突然藍屏,随後跳出一行閃爍的提示:
「當物理距離縮小至0.01米時,執行最終協議」
他笑着關掉電腦。窗外,加州的陽光依然燦爛,而九千公裡外有個人正用代碼說着最浪漫的情話。季辰拿起手機拍下陽光透過百葉窗的光斑,附上一行字發送給林修遠:
「今天的無序度:恰好夠想念你」
三分鐘後,回複來了:
「已記錄本次數據波動。建議解決方案:盡快将物理距離縮減至協議阈值。——你的專屬程序員」
季辰望向牆上的日曆。感恩節假期用紅筆圈出,還有整整兩個月。他打開鋼琴譜軟件,開始創作一首新曲子——《1024号程序員的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