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之前在大殿梁柱上發現的奇怪的符号,周黎潔發了照片給她的老師和學長們看,原來梁柱上的是西夏文符咒,與賀蘭山岩畫中的震卦紋相似。沈教授破譯過,這是匠人刻的《木經》殘篇,'柱傾三分,榫補其七'——古代的木構自愈法則。更是印證了他們今天在現場勘探到的信息。
陳淺看着今天勘探拍到胡照片,剛才拿手電照射梁柱時,燈光光透過梁架蟲孔,在經幢上投射出星圖般的斑點。陳淺突然意識到,這些孔洞分布竟與《鄭和航海圖》标注的星位吻合——當年修繕用的木料,原是下西洋寶船的龍骨。
周黎潔拿着手機共享着她的老師的微信語音:西夏文銘刻:'天聖七年,地龍翻,十存其三。巧工韋弘義制此木觀音,分八十一身以應震劫。
下午三人回到項目組,參加修複工作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工作總結彙報。
技術組通過無人機航拍顯示寺廟後山出現地裂縫,與1487年地震斷裂帶走向完全
地宮壁畫分層展現:"最底層是北魏的飛天樂伎,覆蓋其上的唐代經變畫中,觀音手持的寶瓶竟是地震儀造型,而明代的修複匠人将自己的面容畫進了救災場景"
陳淺觸摸着從地宮帶回的佛像榫卯處的黑色膏泥和吳諧研究着,問了經常接觸建築材料的陳亦,也發給了周漾。他們的回複一緻,可能是突然醒悟——那根本不是什麼蟲蛀孔洞,而是五百年前匠人預設的抗震變形縫!月光從他們來時台階的第四十九級滲入,在地宮牆上投射出星圖,每一顆光斑都對應着梁架上的'蟲孔'。原來這座寺廟,本就是部用木頭寫就的地震預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