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華都市的喧嚣中,周漾像是一隻不知疲倦的飛鳥,在建築設計的天空裡奮力翺翔。作為“花漾室内設計工作室”的主理人之一,她憑借着自身的才華與不懈的努力,在競争激烈的行業中站穩腳跟,可這背後,是無盡的忙碌與壓力。
終于,在忙碌的工作間隙,周漾決定回到雲城縣的鄉下老家,享受一段甯靜的時光,暫時告别《獨自生活的我們》節目日常錄制。
彼時,周漾正躺在院子裡的搖椅上,惬意地曬着太陽,盡情享受這難得的悠閑。突然,手機鈴聲打破了這份甯靜。她拿起手機,屏幕上顯示着節目組導演林辭的名字。
“周漾啊,聽說你回老家休息了?”林辭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帶着幾分興奮。
“是啊,導演,我好不容易有個假期,想回家好好放松放松。”周漾伸了個懶腰,語氣中滿是對假期的珍視。
“哎呀,這可真是太好了!我們正愁找不到新的節目題材呢。你看這樣行不行,我們去你老家雲城縣的鄉下,錄制你作為城市職場人放假在鄉下的生活。
既能豐富節目内容,也能讓你在假期有份特别體驗。”林辭一口氣說完,言語中滿是期待。
周漾聞言,瞬間愣住了。她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假期竟會被節目組關注,還要被全國觀衆圍觀。可仔細一想,這或許也是個難得的機會,能讓自己在忙碌工作之餘,以一種特别的方式感受生活,而且參加節目時簽了三個月獨居生活的錄制合同。猶豫片刻後,她還是答應了林辭的請求。
挂斷電話,周漾望着窗外廣袤的田野,心中既期待又好奇,她不知道接下來的日子會帶來怎樣的改變。
很快,節目組便帶着攝像設備、化妝師、燈光師以及後勤保障人員,浩浩蕩蕩地開進了周漾的老家。村民們紛紛圍攏過來,好奇地打量着這些城裡人和各種設備。
周漾站在一旁,看着節目組忙碌地布置場地,内心緊張又興奮,她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成為這場鄉村生活記錄的主角。
第一天錄制正式開始,周漾在鏡頭前展現着自己在鄉下的日常生活。她在村裡轉悠,看到有人家在搭建新房屋,就過去看,周漾意外發現傳統建築技藝的智慧結晶。青瓦堆砌的屋頂弧度、竹片編織的牆體工藝,這些沉澱百年的建造智慧讓她震撼。
清晨的陽光穿過竹編鬥笠的縫隙,在她白淨的手背上投下細碎的光斑。節目組的鏡頭在五米外靜靜運轉,她能清晰聽見微型麥捕捉衣料摩擦的沙沙聲。
"要這樣斜着放,雨才順得下去。"李大叔布滿老繭的手掌壓住瓦片,布滿溝壑的腕部突然爆發出與年齡不符的力量。
竹梯發出輕微的吱呀聲,周漾提着裝滿瓦片的竹籃往上攀爬。第三根橫梁處的豁口還殘留着昨夜暴雨的氣息,潮濕的木紋裡沁着苔藓的腥甜。當她學着李大叔的樣子将瓦片卡進橡子時,突然發現每片青瓦邊緣都有細密的刻痕——像某種古老的密碼。
"那是防滑紋。"舉着長鏡頭的攝影師突然開口,"我爺爺那輩蓋房子都這麼刻。"周漾的指尖頓在瓦片凹凸的紋路上,冰涼的觸感順着指腹蔓延。
午後的陽光變得粘稠,周漾蹲在竹籬笆邊看男人們編織牆體。手指粗的竹片在他們掌中翻飛,劈開的青竹露出雪花狀的纖維,空氣裡浮動着清冽的苦香。當老張頭把熬好的桐油潑上竹牆時,金棕色的液體順着經緯分明的竹篾流淌,宛如給翡翠鑲了琥珀邊。
"要不要試試?"編導不知何時出現在身後,台本卷成的紙筒輕敲掌心。周漾轉頭看見三個機位已經調整好角度,反光闆将她的側臉照得瑩白如玉。她接過老張頭遞來的竹刀,刀刃觸到竹節的瞬間突然顫抖——原來這些天見到的所有粗粝與笨拙,都是歲月包漿的溫潤。
竹片在掌心爆開時發出清脆的裂響,周漾驚覺自己的虎口竟沒有預想中的刺痛。老張頭布滿裂痕的手掌及時托住她的手腕,那些深褐色的皺紋裡嵌着經年累月的竹屑,像是皮膚自然生長的紋理。
第二天,她還跟着叔叔家一起下地幹活,陽光灑在她的身上,汗水浸濕了她的衣衫。在田間,她熟練地除草、澆水,動作雖不算娴熟,卻充滿了認真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