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陽光明媚的早晨,高鐵穿過晨霧時,陳淺正用指腹摩挲着平闆邊緣。座椅背夾層裡插着《滬城石庫門建築譜系考》,書頁間夾着周漾手寫的批注——"注意磚縫勾灰比例"幾個字被晨光染成琥珀色。
第一次參加商業項目的陳淺難以掩飾興奮的心情,明朗的表情在車窗外掠過的風景中愈發明顯。
一個半小時的旅程,令人期待的合作正在漸漸靠近。抵達滬城後,他們迅速搭乘地鐵,便捷的交通使得他們很快就來到了書咖的選址地點。
一處石庫門派系的舊宅,曾經是一家姓沈的商人家的宅邸,經曆民國的風雲變幻,早已經家族沒落,人去樓空,變成了國有的郵局。至此,也變成了私人住宅也有百年的曆史。
陳淺大學期間參加曆史遺産修複競賽有很豐富的經驗,才恍然大悟周漾為何這次帶的那麼多建築學專業的實習生中選擇了曆史建築保護工程專業的他,不禁感歎周漾的知人勝任,英明哪!
在約定的地點,甲方主理人徐方方以及她的助理林玥已經在早早等候。
那位是徐總。"周漾突然出聲。陳淺擡頭望去,梧桐掩映的弄堂口書咖屋子裡,穿竹青色新中式套裝的女人正在查看測繪圖紙,腕間翡翠镯子随翻頁動作在宣紙色袖口時隐時現。初次見面,雙方互相緻以簡短而熱情的問候。
“你好徐總,久等了。”
“歡迎你們來到滬城!”
徐方方是一位充滿智慧與創意的人,她對書咖的構思與未來的發展規劃充滿了激情,而林玥則是一位認真細緻的助理,總是在一旁默默支持着她的工作。
經過簡單的寒暄後,周漾和陳淺與徐方方及林玥開始了有關合作流程的初步探讨。
徐方方坐下時,陳淺看清她面前泛黃的《沈氏家宅營造則例》。"我們找到原屋主後人捐贈的建造日志。"她将古籍推向周漾,紙頁間滑落半張泛銀的藍曬圖紙——正是宅邸初建時的燙樣圖。
林玥适時遞上激光測距儀:"三層磚木結構,現存17處空鬥牆風化,二樓回馬廊木構有白蟻蛀蝕痕迹。"她平闆上的3D掃描模型正旋轉展示着八角藻井的破損情況,陳淺注意到鬥拱間殘留的鎏金漆片,與他在蜀州修複過的清代戲樓如出一轍。
他們的讨論并不複雜,但卻充滿了希望與憧憬。書咖的選址是建立在共享知識與文化的理念上,四人圍繞着這個主題,讨論了很多實際的問題,以及如何在未來實現這一願景。
一切準備就緒,四人開始了細緻的考察工作。周漾和徐方方深入探讨設計方案,陳淺和林玥一邊拍照記錄,一邊測量數據,分析這個老式宅院的各個細節。這個選址的建築曆經歲月,承載了一段獨特的曆史。
三層樓的設計讓人感受到空間的寬敞,而總占地面積達到500平米的規模為他們的書咖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
周漾的牛津鞋踩過龜裂的水磨石地坪,在正廳立柱前停住。她忽然用鋼筆尾端輕叩牆面,空腔回響驚起梁上灰雀。
"這裡。"她轉頭時,陳淺已經掀開紅外熱成像儀,"承重牆内部有30公分寬空腔,可能藏有夾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