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呀,多謝大人。來,大人,您嘗嘗這新鮮的鮑魚,是我舅兄從海上運過來的,拙荊還未曾唱過,您試試。”
二人推杯換盞,好不融洽。
再說孫悟空那邊,他把李二的供詞給到陳萼後,樂的清閑,準備出門遊玩一番。
這婆羅城三面環山,中間有一條河蜿蜒而下,名為婆羅河,婆羅城便是以該河為名。雖然此地交通較為閉塞,但風景頗為秀麗。
他來到山腳處,一位老翁正在取蜜,黃澄澄的蜂蜜從蜂巢刮落,流入大甕中。
“老丈,你這蜂蜜怎麼賣,我能嘗嘗嗎?”孫悟空背着手,笑嘻嘻地向前問道。
“原來是道長啊,當然可以,嘗一下不值什麼的,不用給錢。”老翁蹲下身子,舀了一勺蜂蜜放入碗中,遞給了他。
孫悟空捧起碗,小小嘗了一口,這蜂蜜散發着清香,味道甜而不膩,“老丈,您這養蜂手藝可了不得,我也品過不少蜜,今天這碗蜂蜜可算得上是其中上品了。”
老翁聽到他的誇贊,很是自得,“不瞞您說,方圓百裡之内,誰不知道我時老頭子釀蜜的手藝是數一數二的。對了,您要不要再來點?”
孫悟空,“不用不用,這些就足夠了。”
他慢慢地把蜜喝完,時老翁又給他端了一碗清水過來,很好地舒緩了口中的甜膩感。
喝完水後,孫悟空順勢坐在老翁身邊,“老丈,您家是在崗下嗎?”
“對呀”,時老翁指了指崗下,“那裡有一座村落,名叫時家村,裡面的村民大多姓時,小老兒也住在那兒。”
“那您一家平常靠什麼營生?”
時老翁把蜂巢闆放入蜂箱,成群結隊的蜜蜂鑽了進去,它們也不咬人。老翁靠着樹樁坐了下來,說:“家中現在隻有我和孫子兩個人,他還年幼,無法操勞農事,我一把老骨頭,沒有力氣照看莊稼,因此隻能拾起養蜜的手藝,靠着賣蜂蜜的錢繳納賦稅,順便養活一家兩口。”
“那您孫子呢,不跟着您一塊出來?”
“他年紀還小,在村裡和其他小孩玩呢。”
時老翁看了看天色,已經是黃昏時分,村子冒出屢屢炊煙,于是邀請孫悟空,“道長,天色已晚,不如今晚就在我家休息吧?”
“會不會太麻煩您了?”
“哪裡,鄉裡人家招待不周,倒是您千萬不要嫌棄。”
“不會,不會。”
孫悟空見時老翁背着大甕很吃力,于是接了過來,抗在右肩。
“多謝道長。”這下時老翁不用背負重擔,隻要在前面帶路就行。
“不用客氣,你這大甕結實得很啊。”
時老翁拄着拐杖,走在孫悟空前面,他說:“那可不是。這甕是我兒子出生的時候,在鐵匠那邊打的,足足花了我一兩銀子,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壞過。”
“難怪呢。”
“對了,道長您會不會《救苦經》,我想做場法事,念些經文,讓兒子和兒媳在下面能好過點。”
“這個不難,你準備好香紙就行。”
“多謝,多謝。”
兩人一路上又說了些閑話,很快就來到村子。村民看到進來了一個陌生的面孔,問:“時叔,這位是?”
“他是道長,我請來的。”
村子不大,時老翁的家雖然在最裡面,但也很快就走到了。他家是用茅草蓋成的三間小屋,茅檐低小,大人要弓着腰才能進去。屋内光線不大好,點燃油燈後才能看清四周,一個頭發亂糟糟的小孩正坐在闆凳上,眼睛直溜溜地盯着孫悟空。
“小遷子,快過來和道長問好。”
小孩躲到老翁身後,攥着爺爺的衣角,怯生生地不肯喊人。
時老翁摸了摸孫子的腦袋,幫他把頭發撫平,跟孫悟空說:“這孩子膽小,見了生人不敢說話。”
“沒事。”孫悟空注意到小孩的臉上有幾處青紫,不知道是什麼造成的。
老翁把大甕搬進自己的房間,擦了擦手,說:“道長您就在這邊做一下,我先去做飯。等吃了飯,還要麻煩您念經。”
孫悟空颔首,“您先去忙吧。”
小孩也跟着爺爺去了廚房,幫着燒火。時老翁在門前劈了幾朵芭蕉葉子下來,包着粟米放在籠屜裡面蒸;之前他還曬了一些幹筍,拿出來洗幹淨之後放入水中煮熟,盛了兩碗出來。
“道長,家裡窮,沒什麼好東西,将就些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