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女娲氏補天,練成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單單剩了一塊未用,棄在大荒山青梗峰下。
這塊石頭感日精月華,遂有靈通之意,某日一分為二,半塊落在傲來國花果山之上,半塊仍留在原地。
且說花果山那半塊仙石,内育仙胞,産下石卵,見風後化作一個石猴。
這股動靜驚動玉帝,他召來司命,問下界發生何事。
司命祭出本命神器——司命鐘,上面镌刻萬物生靈的命運。隻見他往司命鐘一揮,一縷金光出現在手上,上面寫着:傲來國花果山有一石猴誕生。
淩霄寶殿右側站立幾位大将,其中托塔李天王率先走出來向玉帝行了一禮,然後說:“有這等異事,是否需要我等下屆擒拿妖猴?”
“哎,”玉帝擺了擺手,示意李天王不要心急,“其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讓他去吧。”
那石猴由于本事出衆,降服衆猴,做了花果山的大王,取了個美名——美猴王。
一日,隔壁青蓮洞的虎妖為了争搶地盤,率領幾百個小妖前來攻打山門。猴王率領孩兒們反擊,雖然擊退了虎妖,卻折損了幾個小猴的性命。
猴王為了保護手下孩兒,決定外出拜師學藝,叮囑他們守好山門不要随意外出後,劃着竹筏離開了花果山。
不知在塵世中流落了多久,猴王漸漸學會了人禮、人話,隻是參仙訪道,始終無緣。
直至這日,幾經輾轉來到一座高山,名曰龍虎山,上面有個上清宮,裡面的張真人據說神通廣大。
猴王理了理衣冠,敲了敲大門,“有人在嗎,張天師在嗎?”
“是何人在此喧嘩?”門内走出一個道童,豐神俊美,一看就非俗人。
猴王從牆上跳下來,稽首作揖,“在下花果山水簾洞美猴王,前來拜見張真人,求他收我為徒,學些本事。”
道童見他毛臉雷公嘴,衣衫褴褛,想來不是出生大家,于是揮了揮衣袖,說:“我家真人去五莊觀鎮元大仙聽講道果去了,不在家,你走吧。”說完就要關門。
猴王趕緊拉住他,笑說:“既然這樣,仙童,如今天色已晚,能否讓我在寶地借宿一宿?”
道童嫌棄地抽回衣袖,指了指山頂,“那處有一座草庵,專給樵夫用的,去那邊借宿吧。我們這邊已經住滿人了,騰不出地方給你。”說完便快步合上大門。
猴王心想這小童居然如此無禮,目無下塵,待我戲耍他一番,好叫他知道我的厲害。
離上清宮不遠處有一處桃林,結滿了碩大的果實,猴王飽腹一頓後,松了松腰帶,待天黑之後,一躍爬上圍牆,進入上清宮内。
這宮内建造了許多殿宇,猴王不識路,無意間穿過右廊來到一座宮殿前面,牌匾印着三個金字“伏魔殿”。
猴王思忖:伏魔殿,伏魔之殿,莫非這殿内有魔王不成?待我前去探個究竟。
于是環顧四周,趁着沒人撕掉殿門的封條快步閃進去,然後輕輕合上門。
殿内很黑,借着月光勉強能看清殿内正中央有一塊巨大的石碑。
猴王從懷中摸出一根蠟燭點燃後,來到石碑處,上面貼着天書符箓,猴王看不懂。來到背面,用篆書鑿成四個大字,“遇洪而開。”
這個他看懂了,猴王笑道:“不知是哪個夯貨寫的,明明是遇猴而開。”
他對眼前這塊石碑有着莫名的熟悉感,心想:這塊石頭怎生如此親切,莫不是和我有關?算了,石兄,你我皆為石頭,算是一家,待我來解救你。
猴王上前把碑上的符箓全部撕掉,忽然地面開始劇烈震動,像是什麼東西要從地底下鑽出來,他抓住石碑才勉強穩住身子。
這時,一股黑氣從石碑下沖天而上,在猴王面前停駐片刻,朝他晃悠了兩下,散作百十道金光,往四面八方去了。
而那塊石碑則在黑氣逃走後,瞬間化為一塊拇指大小的晶塊,掉在猴王手中。
這猴子擺弄了好幾下,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東西。
忽然,他耳朵一動,聽到雜亂的腳步聲往這邊趕來。
不好,被人發現了!慌亂之下,他将晶塊扔到嘴裡吃了,從伏魔殿後門摸了出去。
此時萬裡之外的張真人,心中忽有所感,伸手掐指一算,“不好!”
一旁正在指揮徒兒清風、明月奉茶的鎮元子,見他大驚失色,上前問道:“師弟,怎麼了。”
張真人額角冒出一層細汗,三言兩語将自己所算之事告知鎮元子。鎮元子聽後,正色道:“既如此,我就不留師弟用飯了,你趕緊回去處理,若有為難之處,盡管來五莊觀找我。”
“謝師兄。”張真人辭别鎮元子後,雲頭一縱,趕回龍虎山去。
等他回到上清宮後,猴王早就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