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小侯爺女扮男裝曆險記 > 第24章 赈災砂石案(一)

第24章 赈災砂石案(一)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太極殿

這輩子頭一次上朝,元青争百無聊賴的站在大殿最後面,觀得殿宇氣勢恢宏,盛舒宇站在他旁邊,神情不知是認真還是在放空,正經得很。

照他的理解,初次上朝就是最初跪在那裡山呼萬歲後,再等一次下朝的山呼萬歲,然後就可以回去用飯了。

他早上确實不想起,馬車上糕餅放了也不想吃,所以隻等着下朝後的那一口。

望曉公公站在皇帝的身側接過一份文書,皇帝通讀後,怒道:“百姓的請命書都送到禦前了!戶部侯萬興華何在?”

大臣中疾步走出來一個約莫四十歲左右的人:“臣在。”

皇帝厲色:“下發荊州的赈災糧食,為何大半都是砂石?!你是怎麼當的差!糧去哪兒了?!”

萬部侯聞言迅速跪了下去,似是對此事不曾知曉:“陛下,臣調度的赈災糧分明是粟米啊,此事關乎千萬人的性命,臣萬萬不敢呐!”

“朕諒你也不敢,”皇帝臉色稍霁,“但這批糧現在出了問題,原先應該到位的糧竟變成砂石,加上這文書來回所需的時日,再等下去,隻怕會有百姓活活餓死!

朕先不問你的罪,你現在就想個解決方案上來,當殿陳述,若此事解決的好,朕就算你将功折罪,如若不然,革官罷職,一樣不落!”

萬部侯有些戰栗:“是。”

皇帝又道:“刑部侯伍修權何在?”

伍部侯出席:“臣在。”

皇帝愠色:“朕命你部着手調查赈災糧變砂石一案,看看究竟是誰人要發災難之财,若不得結果,你部一律罰俸。”

伍部侯受命:“臣領旨。”

太子抓住時機:“父皇,兒臣以為赈災糧亟待解決的同時,加固荊州水利工程也應考慮,司天監說過,荊州将會有連綿大雨,兒臣望父皇可以考慮。”

這事兒确實論過幾天了,這會兒皇帝就坡下驢,終于答應了太子的荊州請求:“工部侯張遷何在?”

文臣群中又走出來一個:“臣在。”

此時江相說話了:“陛下,赈災糧一事火燒眉毛,臣以為關乎水利之人可以晚些再去,一切糧物,不如先緊着百姓吧。”

賀相暗中瞥他一眼,準備出列執言太子,不想被鄭副相搶了先:“啟禀陛下……”

皇帝擡手制止了他,不讓他說話:“倒也有理,張愛卿,朕命你部派五位官員組成小隊,于半月後出發荊州,觀後效再議,朕是否會再欽點一名督工。”

張部侯:“臣領旨。”

元青争在人堆後面一邊盜汗,一邊豎着耳朵聽,心下苦惱,頭一次上朝,皇帝就發了火,兆頭不太好啊……

龍椅上皇帝又将矛頭對準了戶部侯:“萬愛卿,對策想的如何了?”

萬部侯忙提一口氣:“回禀陛下,河豫州上鄰平京下臨荊州,原本的赈災糧就是從此州調的,現下儲糧還是不再外調為妙。

臣将派人快馬傳書,從平京出發直奔徐州調糧。徐州位于荊州東側,去歲豐收,稻米充足。

赈災糧不如就從粟米換成稻米,以慰人心,再由荊州東部運入災地,目前是最好的方法。”

皇帝準了:“卿即刻下朝去辦此事,若再有差池,小心身上的官服。”

萬部侯跪拜下朝,皇帝又将目光投到兵部侯曹穩身上:“曹愛卿,朕命你着人通知荊州守備軍,若遇暴民,以勸導為先,莫要動手。”

下朝後,刑部又開大會,主要議的是誰來調查赈災糧變砂石。

這又是個大案,盛舒宇自告奮勇,但伍部侯沒有答應。

理由是雖然他之前兩個案子辦得漂亮,但終究經驗較少,此案關乎萬千百姓,探官另定他人為好,盛舒宇隻好作罷。

元青争并不想摻和進去,若要探此案,隻怕勢必要奔赴荊州,舟車勞頓,夜不好眠,還是讓賢吧。

最後伍部侯敲定了另一位五品主事任此案主探官,名喚李燭,刑部上下均需以此案為先,糧錢人馬任調。

又點了幾位跟着幫忙的探官,可好死不死的,他又把元青争和盛舒宇捎帶上了,要他二人觀摩打下手,連個探官的名頭都沒給。

元青争隻得領命,盛舒宇高興的很。

其實大家都知道荊州的災情并不嚴重,隻是皇帝幼時流落在外,于兖州、臨青州受過洪澇之苦,所以才對此類事情十分重視。

但這麼多年來,降職革官什麼的,從來沒有過。

而且荊州每年都要上報兩次災情,其中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無非是惦記着國庫裡的那點錢,大家都看透不說透罷了。

畢竟此類事情,哪個州沒幹過呢?

沒幹過的州,就能斷言以後也不會幹嗎?

這也是元青争不屑于查辦此案的一點原因,他家大業大,不想在百姓嘴裡摳飯吃。

縱然災情不嚴重,但既然報上來,那也不會是無中生有,發這種災難财,他怕死了下十八層地獄,夜半熟睡被人抹脖子。

他犯不上。

會程結束,元盛二人跟在探案團後面學習“經驗”,主探官李燭即刻趕往戶部了解情況,看起來是個幹實事的人。

直到後幾天,刑部小隊出發荊州時,問了一嘴他們要不要一起。

盛舒宇答應了,元青争沒有一起走,李燭留守平京,以作為刑部小隊與皇城聯系的橋梁。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