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年前,二十四歲的趙友蘭檢查出了不孕。那是她人生的低潮期,在此之前她一直想成為一個母親,她不知道要怎樣面對這樣的結果。
然而也正是那個時候,她在車站撿到了一個兩三歲大的小女孩。
小女孩的口袋裡裝着一個木頭做的小馬玩具,還有一張紙條寫着她的生辰八字。
趙友蘭帶着小女孩去報了案,但是一直沒有結果。而她在帶着這個小女孩的那段時間,漸漸對這個萍水相逢的小女孩生出了感情,于是她有了自己養着這個孩子的想法。
但是根據相關的規定,她不可以直接收養這個女孩。
在忙着為這個小女孩處理相關事情的過程中,她看到了其他幾個被遺棄的小孩,所以她轉念一想,不如自己開一家福利院,就可以把這些孩子們都養起來了。
那個時候她覺得這些孩子就是上天用來補償她的。雖然她不能成為母親,但是她擁有了許多的孩子。她和這些孩子們互相作伴,每天都覺得很充實,很幸福。
但是,養這些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天要解決孩子們吃飯的問題,就很傷腦筋。
雖然附近的村民會幫忙解決一部分問題,但是想要保證孩子們的生活質量,還要給有病的孩子們治療,光靠這些是不夠的。
正好在她最發愁的時候,村子裡有一戶人家的孩子在報社實習,于是把她的事情上報了報社。
有關她的事迹一經發表,立刻引來了許多愛心人士的幫忙和資助,有的愛心人士甚至不遠萬裡趕來這裡,隻為了看一看這些可憐的孩子,把資助的物資親自送到他們手中。
也是從那個時候起,福利院裡的孩子慢慢多了起來,她也開始學着如何規範的照顧和養育這些孩子。
她遇到杜堯,是在十五年前。
那個時候濟德正在挑選長期資助的對象,于是杜堯來到福利院進行考察。
起初杜堯隻是和其他愛心人士一樣,随便選了幾個孩子資助,後來慢慢的,杜堯資助的對象越來越多,他捐獻給福利院的金額也越來越大,與此同時他還時常送趙友蘭一些禮物,帶她去城市參加各種聚會。
一開始趙友蘭并沒有意識到,杜堯這樣做另有目的。等她意識到的時候,她已經在杜堯帶給她的酒池肉林裡待得久了,覺得好像那些也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了。
杜堯第一次堂而皇之地說出自己的企圖時,她吓了一跳。杜堯緊接着送了幾件奢侈品給她,還送了她兩個男孩,告訴她這其實沒什麼,早晚的都要經曆的,他保證以後會照顧好那個孩子。
她猶猶豫豫地答應了,幫杜堯送了第一個他想要的孩子過去。
有了第一個,後面就更加沒有忌憚了,她對付那些孩子們的手段也越來越娴熟,隻要能達成她和杜堯的目标,她威逼利誘,無所不用。
漸漸地,她送孩子的對象,不再隻是杜堯一個。由杜堯牽線,她和那些大老闆們在富麗堂皇的酒店裡觥籌交錯,推杯換盞,那些孩子們在昏暗的房間裡承受一生的陰影。
後來有一天,杜堯讓她幫忙找一個大一點的孩子。
趙友蘭笑着說杜總怎麼突然改變了口味。
杜堯說這個孩子有别的用處。
趙友蘭不理解杜堯的意思,杜堯說,他要用這個孩子,生個孩子。
再後來發生了李清晏的事情,雖然杜堯全部解決了,但還是給他們敲了聲警鐘。
之後天使福利院改名濟德福利院,由杜堯全權接手。
為了更隐蔽,也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和價值,同時還為了滿足杜堯的遊戲心理,他創立了濟德慈善夜。
拍賣會的所得,全部交給福利院的孩子們,但是外界沒有人知道這些孩子都被迫付出了什麼。
拍賣會一共四個展廳,其中粉色展廳裡拍賣的,其實并不是畫像,而是真人。
在拍賣會召開之前,杜堯會挑選出一些孩子,讓人為他們畫像,挂到展廳裡,拍中哪個畫像,哪個孩子就會被送到拍中人的房間裡。
杜堯每年還會挑選一個孩子做成雕塑。這個孩子和其他人不一樣,她可以被好幾個人同時選中。
而藍色展廳裡,展出的那些光怪陸離的藝術品,也有特殊的含義。
他們拍中的,其實是代孕以及人體實驗的名額。
隻有紫色展廳和綠色展廳的拍品,才是确确實實拍賣會該有的拍品。
雖然大部分參加拍賣會的人并不知道這些拍品真正的含義,但是拍賣會實行無聲拍賣,想拍拍品隻需要貼上自己的标簽,所以誰都不知道到底其他人拍了什麼,出了多少價。
拍賣會結束後,結果會由工作人員負責告知。其他人拿到的隻是普通的拍品,隻有知道那些内幕的,得到的才是背後的東西。
他們打着慈善的名義,做着窮兇極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