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石山小學的故事在社會上持續發酵、廣泛傳播,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将目光聚焦到這所偏遠山區的學校。一位名叫林輝的企業家,在看到報道後深受觸動。他出身貧寒,自幼在貧困中掙紮求學,深知教育對于貧困孩子改變命運的重要性,那是打破命運枷鎖的唯一鑰匙。林輝當即撥通了李長貴校長的電話,電話裡,他的聲音堅定而溫暖:“李校長,我小時候也吃過沒學上的苦,在昏暗的燈光下讀書,冬天手腳長滿凍瘡,現在看到這些孩子,就像看到了曾經的自己,能幫他們一點是一點。”随後,他果斷決定捐款5萬元,用于解決學校的取暖費問題,并為孩子們購置一批過冬的棉衣,讓孩子們能在寒冬裡感受到溫暖。
與此同時,一群來自大城市的志願者自發組織起來。他們中有朝氣蓬勃的大學生,懷着對支教的熱忱與對社會的責任感;有忙碌于職場卻心懷大愛的企業員工,在工作之餘抽出時間奉獻愛心;還有經驗豐富的退休教師,雖已離開講台,卻依然放不下對教育的熱愛。他們四處奔走募捐,收集了大量的書籍、文具和體育用品,随後曆經長途跋涉來到石山小學。志願者中的退休教師張老師,雖年事已高,身體也不如從前硬朗,但依然堅持為孩子們上了幾堂生動有趣的課。在課堂上,他用抑揚頓挫的聲音講述着外面世界的奇妙,用豐富的肢體語言演繹着課文裡的故事,孩子們聽得如癡如醉。課後,張老師感慨地說:“看到這些孩子對知識的渴望,我就想起自己年輕時的教育夢想,能在這裡發揮一點餘熱,把知識傳遞給他們,我很滿足。”
在衆多愛心人士的幫助下,石山小學很快湊齊了取暖費。工人們馬不停蹄地忙着修門,裝窗戶玻璃,他們不畏嚴寒,在冰冷的室外爬上爬下,确保孩子們能在溫暖的教室裡度過寒冬。學校還利用部分捐款,翻新了操場,平整了坑窪的地面,添置了籃球架、乒乓球桌等體育設施。孩子們看着煥然一新的操場,歡呼雀躍,一下課就像歡快的小鹿般奔向操場,在操場上盡情玩耍,籃球撞擊地面的砰砰聲、乒乓球的清脆擊球聲,還有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讓校園充滿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