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刻,他的雙眼卻閃爍着如同年輕人一般熾熱的光芒,緊盯着那剛剛開啟的南陵主墓室。
與此同時,直播間的攝影機正緩緩推進,将現場的畫面實時傳送到網絡的各個角落。
直播彈幕如同雪花般飛速刷新:
“哇,終于要揭開南陵古墓的神秘面紗了,好期待!”
“不知道這次能有什麼驚世駭俗的發現。”
在主墓室的内棺前,林教授的手微微顫抖着。
他深吸一口氣,小心翼翼地擡起一塊雕刻繁複的椁闆。
椁闆上的楚篆曆經千年歲月的侵蝕,依然清晰可辨,他輕聲念道:“吾愛……”
聲音低沉而飽含深情,仿佛穿越了時空,與千年前那段不朽的情感産生了強烈的共鳴。
那兩個字,在這寒風凜冽的發掘現場,宛如一道溫暖的曙光,悄然驅散了些許寒意。
“這個墓…… 不會是……”
林教授喃喃自語,話到嘴邊卻又戛然而止。
他不敢貿然下結論,畢竟考古工作需要嚴謹的态度和确鑿的證據。
但心底卻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預感,告訴他這絕非一座普通的墓葬。
清理工作如同一場與時間賽跑的馬拉松,持續了一整夜。
考古人員們在昏暗的燈光下,全神貫注地進行着細緻入微的工作,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衣衫,與這寒冷的冬夜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在女方遺骸處,一件璀璨奪目的鳳冠映入眼簾。
鳳冠上鑲嵌着失傳已久的火齊珠工藝,那些珠子在燈光的映照下閃爍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芒,仿佛在訴說着往昔的輝煌。
而在男方手中,一柄青銅長劍散發着古樸的氣息,劍身布滿星點般的隕鐵紋理,仿佛隐藏着無盡的力量,似乎随時都能吞吐寒光。
更為震撼的發現,來自内襯的絲綢包裹。
考古人員運用先進的掃描儀,經過漫長而耐心的還原,暗紋文字逐漸清晰地呈現出來:“項籍與妻蘇雪同眠于此。穎兒勿悲,且去治汝江山。”
考古所的大廳裡瞬間爆發出一陣騷動,所有人都被這一發現震驚得目瞪口呆。
“項籍,不正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本名?” 一位年輕的考古學家驚訝地喊道。
“蘇雪…… 是史書中未詳之名。”
一位資深的學者皺着眉頭,陷入了沉思。
“穎兒…… 莫非就是傳說中改寫曆史的‘楚昭帝’?”
衆人面面相觑,心中都湧起了一股莫名的激動。
仿佛曆史的洪流在這一刻突然轉向,即将為他們展現出一幅全新的畫卷。
幾天後,裝在漆盒中的竹簡在衆人的翹首以盼中,經過精心的還原清理,其内容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史學界引發了一場強烈的震動。
其中一篇竹簡詳細記載了項羽曾在蘇雪的勸說下,毅然放棄封侯制,轉而推行郡縣直轄。
這一決策在當時無疑是石破天驚的,展現了蘇雪卓越的政治遠見和智慧。
“籍欲盡封功臣,吾夜引其觀秦律。問:‘此械民之具耶?’對曰:‘乃安民之策,用之善則善。’遂制《九章約法》,廢肉刑,減賦...”
林教授一邊讀着竹簡上的文字,一邊不住地搖頭贊歎,仿佛親眼目睹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
另一篇竹簡則聚焦于他們對女兒項穎的教育:“三歲授算籌,五歲講律法。”
“籍初不悅,曰‘婦人不宜學政’,雪笑曰‘此女非常兒’。
後見其判彭城案,笑曰‘類我也’。”
這些文字不僅生動地展現了蘇雪的政治才華,也有力地證明了項穎自幼便接受了系統而嚴格的皇權訓練。
她的登基絕非偶然,而是厚積薄發的結果。
遺骸分析的結果如同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徹底推翻了傳統的認知。
通過精密的科學儀器測量,項羽的身高約為 189 公分,其骨架雄渾壯碩,宛如傳說中那般威風凜凜。
而蘇雪的身高則達到了 175 公分,在古代女性中堪稱罕見的高大挺拔,這一數據讓所有人都為之驚歎。
但更令人費解的是,在兩具遺骸中皆檢測出了辣椒素成分。
辣椒,這種原産于美洲的作物,按照曆史記載理應在明代才傳入中原,然而此刻卻出現在了千年之前的遺骸中。
這一驚人的發現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網絡上激起了千層浪。
“她…… 會不會是穿越者?”
“系統金手指實錘!”
“辣椒是她帶來的,宮廷飲食因此提前千年革命?”
越來越多的陰謀論在網絡中如野火般蔓延,學術界不得不緊急出面平息這場風波。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切的 “異常” 背後,似乎都指向了一個核心 —— 蘇雪。
這個神秘的女子,似乎真的有着不為人知的身世。
在徐州彭城的陶俑作坊舊址,一組未上釉的泥塑群像破土而出,為這段曆史增添了一抹生動而鮮活的色彩。
一尊女帝騎在龍舟上,身姿矯健,手中的長鞭高高揚起。
仿佛正在指揮着開運河的浩大工程,那威風凜凜的模樣讓人不禁心生敬畏。
岸邊,一位老婦模樣的女子手持竹簡,神态莊嚴,眼神中透露出睿智與從容,仿佛在向世人訴說着她的故事。
另一端,一個赤裸上身的壯漢正以釣魚的姿态悠然自得地坐着,他那粗犷的面容和豪放的姿态,讓人不禁聯想到傳說中的霸王。
這組泥塑一經發現,便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人們紛紛調侃這位 “退居二線的霸王”。
一曲楚地民謠也在學者們的努力下得以修複:
“昭德皇後筆如刀,霸王殿上改律條。”
“幼女帝,坐龍庭,吓得縣官不敢貪。”
這些質樸而生動的歌詞,宛如一把鑰匙,打開了千年民間記憶的大門。
讓那段塵封已久的曆史再次鮮活地呈現在人們眼前。
東京大學召開的 “秦楚斷代再評價” 研讨會,吸引了全球學術界的目光。
日本學者在會上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觀點,項羽并非一味地 “焚書”。
而是有選擇性地保留了農業與醫學經典,這一觀點為研究項羽的文化政策提供了新的視角。
更為大膽的猜想也随之而來,有學者提出蘇雪或許為韓貴族之後,甚至有可能是張良失散之妹。
這一觀點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引發了廣泛的讨論。
然而,部分韓國網友卻聲稱:“蘇雪是我們新羅人!”
這一荒謬的言論瞬間點燃了網絡,中日韓學界頓時唇槍舌劍,展開了一場激烈的争論。
而蘇雪的身世,也在這場争論中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仿佛被籠罩上了一層厚厚的迷霧。
這一系列震撼世人的考古發現,最終被官方定名為 “南陵雙星考古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