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箴然在共育中心的時候,就是一個不擅長與人交流的孩子。
每天常常看着遠處,安安靜靜地發呆,别的小孩也大多不願意和她一起玩。因為她總是不愛講話,偶爾嘗試和她講兩句,秦箴然也隻會紅着臉結結巴巴地講着難以理解的内容。漸漸地,同齡的孩子們覺得她沒意思,便不再不找她玩了。
秦箴然其實是知道的,有時候他們還會私底下說她是“小弱智”。
最開始,秦箴然也傷心過,後來她對自己說,她其實不太在乎這些的,因為她也不想搭理他們。慢慢地,秦箴然好像真的不再在意别人對她的疏遠,自己一個人玩就好了。
秦箴然知道自己的基因是誰給的,她真正的雙親每年都會來看自己一眼。
互相的聊天也非常程序化,大緻上就是關心一下她有沒有什麼不适應的,有沒有遇到過什麼不好的事情,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仿佛是機器人回訪,然後跟着步驟一步步地問完。每一次的問題甚至都沒有什麼不同。秦箴然有時候覺得,他們隻是想表示自己還是記得有過這麼一個孩子的。
秦箴然的雙親既不是情侶,更沒有婚姻關系,隻是随着年紀增長,覺得應該為社會貢獻卵子和精子,然後便去了生育中心測了基因,剛好基因匹配起來沒有什麼問題,便同意使用人工子宮了。
也許自己不是他們唯一的孩子。畢竟按照人口最佳生育模型來看,他們應該還擁有一個孩子才合理。
兩人的性格都比較冷淡,和秦箴然講過最溫情的和最負責的一句話,大概是秦箴然快大學畢業的時候,兩人難得一起過來,說以後如果有什麼困難,随時找他們,還分别給了秦箴然最新的聯系方式。
秦箴然認真地把聯系方式存了起來,但從來沒有聯系過他們。
老林對秦箴然說過,知恩圖報很重要。盡管雙親和秦箴然并沒有什麼感情,但是他們偶爾也為她付出額外的金錢和時間,因此秦箴然也計劃着,等他們老了後,她可以去聯系他們,需要的話,也會偶爾盡力幫一下忙。
這就是秦箴然和自己雙親的全部聯系了。
在秦箴然心裡,老林才是她真正的媽媽。很長時間裡,也是秦箴然唯一的朋友。
老林是共育中心裡其中一位常駐老師,做事利索有條理。
老林最開始其實是因為看不慣小秦箴然那磨磨蹭蹭,稀裡糊塗的性子,才給了秦箴然額外的的關注。後來關注多了,又漸漸生出了幾分耐心和真心。
大概因為這樣,雖然秦箴然不愛說話,卻愛跟在老林屁股後面,因為跟着老林,很多問題慢慢就有了解決方法。秦箴然跟久了,老林不知不覺也對背後的小尾巴從不得已的一點關注,變成真正的關心。
這些是後來老林和秦箴然講的,都是秦箴然很小的時候發生的事情了,秦箴然其實并不記得多少。對于秦箴然而言,她隻記得自己好像從有記憶開始,就一直和老林混在一起。
開心了,就跑去和老林沒頭沒腦地分享兩句。不開心了,就撅着嘴去抱着老林,暗自生悶氣。
秦箴然學會寫字後,就愛寫點東西。那時候秦箴然還對自己的未來懵懵懂懂的,但是和她講話的人少,她就愛在本子上寫點什麼,可能是一些沒有邊際的感覺,有時也有些莫名其妙的幻想情節。
秦箴然有時候會給老林分享自己寫的東西,老林總會認認真真地看完,然後對秦箴然說:“我家的小箴然寫得可真好!說不定以後能當個作家呢。”
真是搞笑,老林一個純理科生的,還來評價自己文章寫得好不好。而且老林對秦箴然不小心透露過,當年她那語文考得呀,差點及不了格,完全是靠着理科成績力挽狂瀾。秦箴然一邊想一邊默默在心裡翻了個白眼。
秦箴然自己不肯承認的是,其實她内心也有幾分被肯定地竊喜。但也就是那樣一點情緒起伏了,秦箴然也沒真把這些話放在心上,畢竟自己哪可能當什麼作家呢?
秦箴然上了大學,老林年紀也大了,身上的小毛病也變成大毛病了。等秦箴然畢業沒兩個月,老林就去世了。
秦箴然那段時間,也沒心情去找工作,安靜又茫然地呆在家裡好幾個星期。她再也找不到可以抱着生悶氣的人了。老林是個很有計劃性的人,也樂意給秦箴然做安排。
秦箴然本來還打算畢業後,問問老林自己應該何去何從。
秦箴然打小就是個沒規劃的人,做事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總是沒個長久,未來方向更是一團漿糊。
可是能給她規劃的人,已經不在了。
秦箴然在家裡混混沌沌的,這時候才想起老林說過自己可以當個作家。當年覺得很好笑,現在卻突然像火苗似的,一下又一下地,燒着她的心窩。
秦箴然茫然地想着,也不是不可以。當個作家吧。
于是秦箴然開始搬到偏遠地區,開始嘗試創作和投稿,後來還真的僥幸賺了點錢,于是她便一直寫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