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雨悅終于表示了一次自己可能選文了,就是有一點舍不得嚴俐。
所以常常感慨:“嚴老師真的超級負責的。”
林亦跟着:“怎麼會有這麼好的老師。”
兩個人開始争着做嚴俐小迷妹。
馮雨悅說:“你選物化,以後肯定還是她教。”
林亦安慰:“所以cp這段時間要珍惜呀,要更加油。”
不像副科老師想拉攏自己科目,嚴俐談起分班倒不瞎出主意:“分班這事,還是得看自己,我這些年都是兩個班,上一屆一個物化一個物生。物化班小鬼機靈,會玩也會學,物生班訂的英語報紙後來都用來貼窗戶了。”話題突然岔到報紙上,“不管分完班還是不是我教,報紙都要好好看啊,英語這東西有城鄉差距。”
最近寫的一些英語閱讀題是特地複印的高三的配套練習,難度比較大,嚴俐挑了一部分和平時的練習結合起來。評講的時候好好講,再給同學們一點消化的時間,把文章再讀一遍。
那段時間的文章都挺勵志的,就和嚴俐一樣,雖然教兩個班,很辛苦,但依然滿滿的正能量。
林亦每天整錯題時都覺得自己特别滿足,紅筆做的筆記洋洋灑灑,鋪滿了整個頁面。
這種滿足感,在别的課上是體會不到的。
林亦想到一開始對嚴俐的膽怯與敬而遠之,現在看來,時間真的可以改變很多東西。
嚴俐課上還是會發脾氣,還是會闆着臉教訓人,不過提起以前學生的趣事也多了,偶爾還說起自己女兒,課上倒也有了寫歡笑。
這樣的改變,倒沒有什麼人發現,大家都是自然而然就接受了這樣的課堂:高效率卻不失幽默。
曾經不習慣的,也都逐漸變得習慣了。
Attitude,态度百分百。
進了實驗班不是進了保險箱。
高中三年是大洗牌的三年。
錯題筆記不是為老師整的。
人不能忘本。
......
這些話,嚴俐常說,說了一屆又一屆,明明重複了那麼多遍,每一次說,還是能讓同學們擡不起頭。課堂就是這樣,林亦看着嚴俐舉着自己的練習,上面備課留下的痕迹密密麻麻。
林亦覺得,有些人是真的為我們好而有些事不必強求。
大概自己高中階段最喜歡的老師已經出現了吧。
但偏偏,走到了分班的路口。
林亦在日記中寫道:“我不知道我們的緣分還有多久,也許是明天也許是永遠。”
四月份,五大學課競賽開始了。
實驗班是自願的原則報名了生物競賽,高一在這一年,也無非是湊一點參賽人數好提高高二晉級複賽的概率。
生物競賽的卷子整整12頁,和林亦一樣高。
高一大多數也就是胡亂猜一猜,瞎塗一個答題卡就走了。
考場是分開的,林亦打算交完卷先回班,看看還有沒有什麼課外練習能帶回去寫一點。
幾個實驗班教室居然還都有人。
林亦正彎着腰翻着抽屜,馮雨悅在門口看見林亦也在,小跑着就過來了,還喊:“cpp,你也在啊。”
林亦沒擡頭,“嗯”了一聲。
馮雨悅把包往桌上一放:“這個題目你會多少呀。”
“全猜的呀。”林亦終于抽出了自己想要的那本書,擡了頭,“我都不敢想五月份的數理化了,生物沒啥事,我又不學生物。”
那邊幾個男孩子問:“那你學什麼?”
林亦倒是毫不避諱:“物化呀。”
立刻就有男孩子:“我也是我也是。”
剩下的幾個人就仿佛落後了一點,投來佩服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