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射很快就結束了,算官統計出各營、衛所得籌數,并将結果交給傳令官,傳令官大聲報出。
其中燕山前衛以二十五人參賽,二十三人合格,成數最高暫居頭名,得三十籌。
次名是三大營中的北營,得二十九籌。
燕王所在的南營排名第四,得二十七籌。
晉王所在的金吾前衛排名第六,得二十五籌。
京衛武學排名第八,得二十三籌。
接下來是騎射,騎射不是會騎馬和會射箭就能奪籌,考校的不僅是控馬能力,更多的是射術精準,尤其在射箭過程中,不僅自己移動,靶垛也移動。
第一項比試結束後,三大營和上直衛的人都注意到了楚王和沈家兩兄弟,但因演武取的是整體排名,就沒注意京衛武學的名次,畢竟武學裡多是自己的兒孫,他們幾斤幾兩重當老子的能不知道?
同樣燕王、晉王也注意到了,不過二人把目光更多地放在了楚王身上。
沒想到楚王被扔去邊關兩年,不僅絲毫沒有頹廢之色,還更加英武挺拔,就連射術也如此高超,怎能不讓人眼紅?
燕王身形高大,眼眸平靜如水,看着人時卻總讓人生出些許不自在,猶如被一條安靜觀察獵物的毒蛇盯上一般。
很多人卻覺得這樣的燕王殿下十分威嚴,最有皇家風範。
晉王一看就是金尊玉貴養出來的皇子,脾氣性情很容易讓人摸透,心裡想了什麼幾乎都寫在臉上。
比如現在,他就撇了撇嘴,走到楚王身邊陰陽怪氣道:“三弟還真是深藏不露,在邊關吃了多少苦才練就的本事?”
晉王今年二十二歲,隻比楚王大一歲,身高上卻差了楚王足足半個頭,對此晉王很不滿意。
為了不仰視楚王,晉王站在了五步開外同楚王說話。
趙瀾無甚表情:“沒吃多少苦,就是日日寅時起來操練,不停射箭滿一個時辰方能停下。”
晉王目瞪口呆:“一個時辰?”
他連站樁站一個時辰都堅持不住。
晉王有些同情這個三弟了,不得父皇寵愛,在邊關如此辛苦還要硬撐着說沒吃多少苦,他大概想讓父皇看到他吧?
可惜誰叫他母妃的出身不好?
想到此處,晉王走近拍了拍他的肩以作安慰,信步回了金吾前衛的隊伍,連比他矮半個頭的事都不計較了。
騎射很快就開始了,第一批共三十匹駿馬齊齊飛奔在了演武場上,卷起大片塵土,被風一吹就飄到了閱武台這邊。
前來參看的妃嫔齊齊以袖遮面,心下嫌棄面上卻不顯。
閨秀們就沒這般掩飾了,在塵土飄過來時,慌亂起身躲去了别處。
最後西首閱武台這邊僅零星地坐着幾家官眷,其中就有謝靜辭和裴氏母女。
沈甯目不轉睛地看着演武場,追随兩位兄長的身影。
她知道兩位兄長武藝不俗,卻沒想到竟然這般好,那二哥、三哥當日不把武科考試放在眼裡也算不得自大了。
不出所料,二哥、三哥又九箭九中,雙雙為京衛武學提高了合格成數。
這次連各營、衛的将領也注意到了二人,忍不住打探起這是哪位武将家的子孫。
在聽說是一個五品文官家的兒子時,一堆将領的臉色齊齊都不好了,武學這麼多武官子弟,竟被文官家的兒子比了下去?
完全忘記了自己這個武學子弟的老子,也被他們比下去了。
京衛武學的學子們看着衆将領不好看的臉色,齊齊猜到了怎麼回事,想當初他們也這般看低沈家兩位兄弟的,最後全都被打服了。
文官家的子弟又如何?打不過人家就得憋着,就得服氣,還是心服口服的那種。
要是沈家兩兄弟能和自家老子比上一比就好了,這樣等老子也輸了,還好意思再罵自己?想想就覺得美。
演武場上如何劍拔弩張沈甯看不大出來,她現在正在看楚王騎射。
比起二哥、三哥,楚王殿下的騎射其實更勝一籌,并非騎術和射術精妙,而是他身上帶着戰場上才有的凜然殺氣。
倘若兩軍交鋒,楚王殿下光氣勢上就能壓倒敵軍,恐怕還沒交手敵軍就吓得屁滾尿流了。
沈甯這般想着,騎在馬上的楚王突然望了過來,與此同時已在弦上的箭矢準确無誤的射向移動靶垛的靶心!
沈甯心下大贊了聲“好箭法”,目光都變得肅然起來。
在她對比楚王和兩位哥哥的騎射誰更厲害時,康平帝心裡也在對比着,并且和她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他不自覺地滿意颔首,目光又放在了沈家兩兄弟身上:“沈家兩兄弟的騎射竟也這般厲害。”
金福:“其實不止呢!”
康平帝“哦?”了一聲,似是起了興趣。
金福:“沈家兩兄弟上月才入的京衛武學,因二人是文官家的子弟,父親官階又低,就有一些跋扈之人去找茬,結果都被沈家二郎打服了。”
康平帝:“如何打的?”
金福呵呵捂嘴笑了兩聲:“沈家二郎先将人打了一頓,然後又下比武戰書,還對前來找茬的人解釋,你們挑釁在先,我打你們在後,我不多計較,咱們就此扯平,要比武咱們就按規矩來。”
康平帝聽後也笑了兩聲:“好一個就此扯平,明明是自己占了便宜,還說的冠冕堂皇、正氣凜然。”
金福也跟着笑了兩聲:“正是呢!”
康平帝:“然後呢?”
金福:“這些找茬的人理虧,打又打不過,又不想失了面子,隻好接了比武戰書。然而比武時,沈家二郎卻說,每個人的身體強壯程度和習武天賦本就不同,有的人或許勤加努力尚可彌補,但有的人即便努力也依舊武藝平平,我不知你們屬于何種,為了比試公平,就用武文鬥。”
康平帝這次是真來了興趣:“何為武文鬥?”
金福:“武文鬥就是不必親身上陣比武,而是一方說招式,另一方拆解出招,直到一方無招可出視為認輸。”
康平帝聽後大笑:“這武文鬥恐怕不是沈家二郎想出來的吧?”
金福:“聖上英明,是他的弟弟沈家三郎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