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系統看不見的是他們真實的感受,”蘇靜坐在辦公椅上,輕聲說,“王大爺每次填完記錄,都會告訴老伴‘我今天身體不錯’,老奶奶每次記錄完,還要給孫子發個微信說‘奶奶今天吃得很好’。這些東西,系統永遠也看不見。”
顧然輕輕點頭:“我們做的隻是幫助他們看清身體的信号,但他們生活裡的信号,隻能他們自己感受。”
李思源笑道:“所以你們倆才是這個系統真正的靈魂嘛。”
蘇靜提議,為了讓更多醫生和患者理解這套系統,可以邀請幾位長期使用的患者,和醫生團隊一起開個小型分享會。
“讓患者自己講,他們的體質曲線和生活故事,遠比我們講數據圖表更有說服力。”蘇靜解釋。
顧然欣然同意,程向陽也大力支持:“我們不僅要把HIT-D做成個系統,更要讓它真正走到患者和醫生之間,形成一個雙向信任的橋梁。”
分享會定在和衡堂的小院裡舉辦。
那一天,王大爺帶着小孫子,老奶奶拄着拐杖,還有幾位遠道而來的患者代表,齊聚一堂。
秦老和梁遠清也到場觀摩,院子裡擺着幾張長桌,茶香袅袅,科技與人情,在這方小院裡,第一次真正交彙。
分享會上,每位患者都講述了自己使用體質檔案的經曆。
有人說:“以前看病就是吃藥,現在我終于知道,身體是怎麼一步步變化的。”
有人說:“以前以為身體隻有醫生管,現在發現,自己也能管好自己。”
王大爺哈哈笑:“我孫子天天搶我手機看我的體質報告,我這老頭子算是走在科技前沿了!”
掌聲與笑聲交錯間,顧然忽然意識到,蘇靜的溫柔與細膩,已經無聲地滲透到這套系統的每個細節裡。
如果沒有她的堅持,HIT-D或許隻是一套冷冰冰的藥效分析工具;
正因為有她的堅持,它才真正成為了一座橋梁,連接醫生與患者,連接身體與生活,連接現代醫學與千年中醫的智慧。
顧然看着她站在台前,微笑着和每位患者交流,忽然覺得,這場研究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初衷,但也正因為如此,它才真正有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