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反對,而是羨慕,不是輕視,而是對自己過往的遺憾。
“還有一件事...”祁豐從盒子裡又取出一張照片,遞給俞辰,“認識這個人嗎?”
照片上是一位優雅的老年女性,站在一座造型獨特的建築前。
俞辰倒吸一口冷氣:“我外婆!這是她退休前設計的最後一個項目...您怎麼會有這張照片?”
“因為她是我在MIT的導師,林熟教授。”祁父的聲音帶着深深的敬意,“也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俞辰的大腦飛速運轉。
——外婆從未提起過在MIT任教的經曆,隻說自己是普通大學教師...
“等等。”祁骁突然站起來,“如果俞辰的外婆是林熟...那他和林志遠...”
“是舅甥關系。“祁父平靜地宣布,“雖然血緣很遠。林熟是林志遠的姑姑,而俞辰的母親是她侄女。”
這個家族聯系的揭露如同一道閃電劈下。
俞辰呆坐在椅子上,試圖理清這複雜的關系網。
——所以他和“速馳”的林總竟然是遠親?而祁豐早就知道這一切?
“為什麼沒人告訴我?”他的聲音有些發抖。
“因為你外婆的堅持。”祁豐歎氣,“青嶼湖項目失敗後,她與我斷絕了聯系。直到去年,林志遠才在行業雜志上看到你的設計,認出家族風格...”
“所以林總對我們的特别關照...”
“不僅是商業賞識,更是家族情誼。”祁豐點頭,“就像我對蒙蒂的推薦一樣。”
俞辰的腦海中閃過無數片段。
——林總對他設計風格的特别關注,蒙蒂對他空間感的贊歎,甚至祁豐對他若有若無的偏愛...
原來都有這層隐秘的聯系。
“晚餐準備好了。”聞俐适時地出現在門口,打破了沉重的氣氛,“有什麼話可以邊吃邊聊。”
-----
餐桌上,氣氛出奇地輕松。
祁豐親自下廚做了幾道拿手菜,甚至還開了一瓶珍藏多年的紅酒。
随着酒精的作用,他變得健談起來,分享了許多年輕時的趣事和挫折。
“青嶼湖項目失敗後,我一度想放棄建築。”他回憶道,眼神飄向遠方,“是你外婆的一封信讓我重新振作。她說'真正的建築師不是為榮耀而設計,而是為解決問題'...”
俞辰想起外婆常說的一句話:“建築是有溫度的容器。”
原來這種理念源自她在MIT的教學經曆,而祁豐顯然深受影響。
“您和我外婆...很親近嗎?”他小心翼翼地問。
祁豐的表情變得柔和:“她是我見過最嚴格的導師,也是最理解我的人。”他停頓了一下,“當年在MIT,我們有個五人小組——我,蒙蒂,林志遠,還有另外兩位同學。林教授帶着我們做了許多前瞻性項目,包括青嶼湖的初步構想。”
“五人小組?”祁骁敏銳地捕捉到細節,“但照片上總是四個人...”
“因為第五位成員從不拍照。”祁豐的目光變得深邃,“她認為建築師應該隐于作品之後。”
這個神秘的第五人是誰?
俞辰正想追問,祁豐卻轉移了話題:“嘗嘗這個紅燒肉,按你外婆的配方做的。”
晚餐後,祁豐帶他們去了閣樓。
——一個從未對家人開放的空間。
推開吱呀作響的木門,塵埃在光束中飛舞,露出一個塵封已久的工作室。
牆上挂滿設計圖,桌上擺着各種模型,仿佛時間在這裡靜止。
“二十年沒動過了。”祁豐輕聲說,手指撫過積灰的繪圖桌,“直到看到你們的工作室...才想起自己也曾這樣熱血過。”
俞辰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這哪裡是閣樓,分明是一個建築師的聖殿,一個被刻意遺忘的夢想殿堂。
每一張圖紙,每一個模型,都訴說着主人曾經的激情與才華。
“這些...”祁骁的聲音哽咽了,“太美了。”
“現在它們是你們的了。”祁豐從牆上取下一幅裝裱好的素描——青嶼湖的全景,筆觸溫柔而深情,“包括這個未完成的夢。”
回家的路上,俞辰和祁骁都沉浸在各自的思緒中。
車窗外的城市燈火如星河般流淌,而他們手中緊握着的不隻是那幅素描,更是一段被時光掩埋的珍貴傳承。
“所以命運早就把我們聯系在一起了。”祁骁最終打破沉默,“通過父親,通過你外婆,甚至通過青嶼湖...”
俞辰望向窗外,想起那個救起溺水男孩的夏日午後。
當時的小俞辰不會知道,那個沉默寡言的男孩會成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那個站在岸邊、神情複雜的男人,會在二十年後成為他的另一個父親。
“後悔嗎?”祁骁突然問,“如果早知道這些複雜的聯系...”
“不後悔。”俞辰堅定地說,“就像顔料事件一樣,即使知道是設計好的,我依然會選擇讓那個行李箱碾過去。”
祁骁大笑,在紅燈前傾身吻他:“我的英雄。”
-----
回到公寓,兩人迫不及待地仔細研究那幅青嶼湖素描。
在畫作的角落,俞辰發現了一行小字:「給林熟,我的缪斯。祁豐,1984」
“林熟是我外婆的名字......”俞辰恍然大悟,“所以她是那個從不拍照的第五人?”
祁骁若有所思:“父親看她的眼神...不隻是學生對導師的尊敬。”
這個可能性讓兩人陷入沉思。
青嶼湖項目的失敗,林熟與祁豐的決裂,甚至後來她對家族曆史的沉默...背後或許隐藏着更複雜的情感故事。
“要問你母親嗎?”俞辰猶豫地問。
“不。”祁骁搖頭,“有些秘密應該由當事人自己揭開。父親願意分享這麼多,已經是巨大突破了。”
他小心地将素描挂在書房牆上,與俞辰的設計圖并排。
兩代人的作品在燈光下交相輝映,仿佛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對了,”祁骁突然想起什麼,“下個月是你外婆八十歲生日吧?父親提議我們一起去拜訪她...帶着這幅素描。”
俞辰瞪大眼睛:“你确定?他們二十年沒見了...”
“正因如此。”祁骁握住他的手,“有些心結,隻有當事人才能解開。而我們...恰好是連接他們的橋梁。”
窗外,江城的夜色深沉而甯靜。
俞辰靠在祁骁肩上,閉上眼睛。
童年的湖泊,夏令營的偶遇,顔料引發的沖突,工作室的誕生,米蘭的橋梁...
所有的碎片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拼成一幅完整的圖畫。
而前方,還有更多未知的篇章等待書寫。
——MIT的求學之旅,蒙蒂項目的挑戰,外婆與祁叔叔的重逢。
但此刻,在這個安靜的夜晚,在彼此溫暖的懷抱中,一切都顯得如此完美而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