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高考還有三天。
送行儀式8:40開始。但是他們這些高一高二的,8:00就得在下面準備。
每個年級都是十六個班,風筝上的祝福一對一地送給對應的班級。高三學生要先在教室裡呆着,透過窗戶看完操場上放的風筝,然後再走出教學樓。
沈時樂拿着藍灰色的風筝,顧川陽拿着橘紅色的風筝,一起往操場走。除了他們這些放風筝的,剩下的人都要站在路上給高三學生送行。
李晗雲手裡拿着紅旗子,滿臉都是姨母笑看着顧川陽和沈時樂。
自古紅藍出CP,所以他們是真的。
宋辭把手在對方眼前揮了揮,順着對方的目光看過去,什麼也沒看到。
“你看什麼呢?笑這麼開心。”
李晗雲不再傻樂:“沒什麼。”
宋辭淺淺地笑了笑,沒繼續問下去。
添加上次拍照的那個女生後,李晗雲就進了□□群。
群裡人不多,就八十幾個人,還有一兩個個她認識的朋友。
群公告的開頭是【大家可以在群裡讨論身邊萌的cp[比心],不要随便拉人】。
接下來就全是一句話。
【必須清水,禁止上升】。
這句話重複了十幾遍。
裡邊有很多對CP,有李晗雲認識的人,也有不認識的人。但應該都是學校裡的同學。
她發現了一個新天地,目瞪口呆地翻着群相冊,大部分的cp隻有一兩張圖,隻有兩對例外——沈時樂和蔣然,沈時樂和顧川陽。
可能是因為顧川陽才轉學過來,前者會更多一些。
李晗雲從一開始的無法理解,變得越來越上頭。到最後,如果不是因為認識蔣然和沈時樂,她都要覺得這兩個人真的在談戀愛。
現在這個時間已經沒有老師能管得住即将畢業的高三了。窗戶上貼着一排手機在錄像,毫不收斂。
高一1班結束後就該輪到他們。
四個人拿着風筝,等着他們班的送行詞響起。
馮疏寒的聲音從廣播裡傳出,他們也在同一時刻把風筝放飛。
“這是高一2班的四色風筝,多姿多彩的風筝上寫滿着同學們對學長學姐的祝福。”
“張曉風說,青春太好,好到你無論怎麼過都覺得是在浪擲,回頭一看,都要生悔。希望即将高考的學長學姐,可以不負自己,不負青春,像風筝一樣在空中騰飛。”
他們已經跑到操場門口。
廣播仍在繼續。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希望各位高考順利,金榜題名。”
他們結束之後,就該下一個班。整個過程也就一分鐘,算不上累。
他們把風筝收起來,往教室走。
回到了教室,顧川陽把風筝放到了最後的牆邊:“你還要下去嗎?”
沈時樂不想去曬太陽。
“不下。”
另外那兩個人又跑去操場。而他們倆就在教室裡,時不時地擡眼往下瞥一眼。
所有風筝竟然沒有一個出岔子,全部都高昂地在天上起舞,越飛越高,飛向光輝燦爛的明天。
等到所有風筝放完,教室裡的鐘表已經轉到九點半了。
沈時樂把視線從窗戶上收回來。
“你要去看送行嗎?”
顧川陽記得對方剛說的話:“不是不打算下去?”
“就在走廊看。”
顧川陽現在也沒事要做,跟着一起。
他們站在二樓走廊的拐角處,可以把一切盡收眼底。
沈時樂把手撐在欄杆上,俯視着下面的場景。
三中的夏季校服是藍白色的。他倆的氣質都比較冷,特别适配。
陽光打在他們的右邊的位置,他們正好站在陰影裡。一個人懶散地撐着,一個人筆直地站着。
趁着高三學生還沒有走出教學樓,正好能聽見聲音但是不會誤傷,三中領導在學校門口點燃鞭炮。
鞭炮噼裡啪啦發出巨響,送來了好運與勇氣。
路兩邊的有些人手裡舉着紅色條幅,上面都是八個字的祝福語——“金榜題名,旗開得勝”、“高三加油,高考必勝”、“一鳴驚人,前程似錦”……
高三的學長學姐走過去,門口的紅紙屑到處都是。
兩邊的人熱情地揮舞着手裡的紅旗,送上了一句又一句的加油與祝福。
顧川陽靜靜地看着這一切。
“你們學校送行一直這麼大陣仗嗎?”
沈時樂糾正道:“是咱們學校。”
還專門在“咱”字上加了重音。
顧川陽頓了一下,輕笑道:“那咱們學校一直這麼大陣仗嗎?”
同樣也重讀了“咱”。
“差不多吧。但形式越來越多了,去年沒有放風筝。”
“你怨氣還挺大?”
沈時樂完全沒有這個意思,隻是陳述事實罷了。
“不是,去年就是沒有,實話實說。”沈時樂慢悠悠地說,“有點麻煩,反而其實今天感覺還挺好的。”
将要畢業的學生在一片歡天喜地中走出了校園,邁向人生的新篇章,笑着、鬧着、約定着、期待着。
而沈時樂他們目睹着、祝福着,正值芳華,成為一場盛大青春落幕的旁觀者,體驗着對方曾經的校園歲月。
有一天,他們也會走向社會,會有另一批人來歡送他們。
但,總會有人正青春,恰少年。
顧川陽:“去年是什麼樣子的?”
“我其實也不是很清楚,當時我在我媽辦公室裡坐着。”沈時樂揚了揚下巴,方向是指着外面的長樓梯,“聽着大概是在這兒舉行的。反正沒有今年隆重。”
顧川陽凝神望着下面,好似有點出神。
“那明年可能會更隆重。”
“明年?我比較期待後年咱們畢業的時候。”沈時樂把手從欄杆上面放下,往後退兩步。
高三畢業之後,學校裡的學生少了三分之一,連食堂都有了空座位。
他們在馬不停蹄的學習裡迎來了暑假。
還有罪惡的期末考試。
這次顧川陽還是第一,以138的語文成績驚掉了所有人的下巴。沈時樂的語文有所提升,但也和對方差出了一條鴻溝。
成績出來之後,他們還得再上三天課才放假。所有人都已經沒了學習的欲望,上課都沉不下心來。
“娘娘”也知道他們的心浮躁,就直接在課堂上開始播放記錄片。
記錄片的旁白聲和底下的說話聲混合到一起,顯得嘈雜極了,也沒有人去管。
沈時樂把自己的成績和顧川陽的成績都寫在紙上,逐個科目對比。
最後在語文上重重地圈了一個圈。
沈時樂用修長的手指轉動黑筆,問身邊這個正在專注做題的人。
“你語文到底怎麼學的?”
蔣然轉過身來附和:“就是啊!”
滿眼的驚詫和羨豔之情。
顧川陽淡淡地說:“多看書。”
這是一句可以稱得上是廢話的話。
“真的。”顧川陽也發現自己說的太過籠統,“小說、散文、作文素材,對閱讀理解和作文都很有用。”
沈時樂:“比如?”
“書最好看現代作家的,作文素材最好找那種詳細講人物生平的。一般一個名人的一生就能創造不同的素材,适合不同的主題。”
蔣然追問自己最薄弱的地方:“那文言文怎麼學?”
到底怎樣學才能不讓三道選擇錯兩道,十分的翻譯題拿三分?
“注意同一個字的不同翻譯,最好專門寫出來。課内總結課本,課外總結見過的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