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最終輪武器強度的評定方式是根據選手們制作出的武器的支撐時長來判定的。
晨曦公司的小機器人們會根據選手的編号以及對應的重型機甲的編号進行追蹤,最終把武器堅持的時長顯示在顯示屏上。
最終輪的參賽選手們都是頗具實力的,所以在賽後都會根據成績不同依次獲得主辦方所提供的獎勵。
而最終輪的晉級名額,也就是堅持時間最長的二十件武器所對應的選手,這些選手更将獲得由主辦方提供的特别獎勵。
但同時也并不是所有晉級的選手都會去選擇參加正賽的,獲得晉級名額隻是一種能力的認可,同樣正式的機甲鍛造和機甲武器鍛造,是截然不同的。
在面對星獸的時候,熱兵器通常承擔的是更高效的釋放能量,導緻星獸進入停滞;
而相對應,冷兵器承擔了分割星獸軀體,與星獸短兵相接。
所以兩種類型的兵器的計時的方式并不相同,熱兵器的計時是指一次裝填之後導緻星獸停滞的時間相加;
冷兵器的計時由于會和星獸直接接觸,所以就是計算的就是冷兵器被星獸侵蝕到不能使用的時間。
由于在這個規則下,選手在選擇制作熱兵器的時候,通常也不就不會考慮熱兵器的續航能力。
導緻制作出來的武器,往往就是在一體成形後,不能夠進行再次充能。
熱兵器所能夠達到的時長,往往在制造出來的時候,就已經确定好了大概的範圍了。
而冷兵器會根據裝載的重型機甲戰士使用的不同,所會達到不同的效果。
總的來說,熱兵器所能夠達到的時長下限高,但同時上限也低。冷兵器的浮動範圍更大,上限高同時下限也低。
在往屆的機甲師大賽預賽最終輪當中,最後的成績裡面,通常是冷兵器暫時榜首和最後的位置,熱兵器位居中間。
其實這次包括潘志海在内的二十名最終輪種子選手,他們在最終輪的選擇都是冷兵器,想要追求更好的成績,就不會選擇更加保守的方案。
和星獸的對決當中,兵器的損耗速度是飛速的。
參加最終輪的選手們所提供的武器,雖然對比制式武器起來能夠更勝一籌的,但是對比起武器消耗來,就是杯水車薪。
顯示成績的顯示屏上面,有越來越多的選手的編号後面開始出現了時長。
時長一欄尚且空白的選手,編号停留在了最上方,當所有選手的成績時長都出現之後,顯示屏将會自動排序出晉級的名單。
随着時長空白的選手越來越少,逐漸有選手的編号調出晉級線,然而梁尓的編号依舊存在其中。
潘志洋開始感覺到不太妙,自己别不能把九淵滄溟冰給撈回來,反而把赤焰焚天晶給搭進去了吧。
梁尓的斧頭明晃晃的處于烈蟻小隊的成員當中,卻一點潰散的迹象都沒有,不是沒有人懷疑過,那個重型機甲裡面到底是不是烈蟻小隊的人。
這些重型機甲的戰士們除了會裝載選手們的武器之外,自然也配備了不少的制式武器。
程立樹在使用這些制式武器的時候,就像是嗑瓜子一樣,用一件散架一件,也算是打消了這些選手們的懷疑。
雖然梁尓的開天巨斧不出她所料的,越被使用越凝實,眼看不僅能夠晉級,還有劍指榜首的氣質。
但是哪怕是即将再獲得一件S+級别的材料,她現在卻也一點都開心不起來。
随着越來越多的選手成績出現在了顯示屏上,說明高品質的兵器數量少也在逐漸減少。
然而星獸潮卻沒有絲毫減弱的趨勢,雖然重型機甲們削弱了星獸們的體型,但是從整體的趨勢來看,并沒有占據優勢。
自從比賽開始前,那隻分體星獸把候場區屋頂侵蝕了之後,現在的候場區也并不安生。
重型機甲的戰士們,在分割了星獸身上的黑色粘液,但是往往在大多數情況下,并沒有能力去兼顧處理分離下來可能會産生的分體星獸或者小星獸。
經曆了在制作室那一遭之後的選手們,面對起這些星獸,多了幾分的經驗,不再像賽前那麼畏懼了。
同樣如果出現了選手們,不能對付的分體星獸,晨曦公司的輕型機甲也會出現在候場區附近,前來支援。
整個候場區,早就已經不像一開始一樣的潔白整潔,到處都布滿了失去了星獸核心控制的黑色粘液,烏糟糟的。
連在候場區的梁尓都能感受的出來,與星獸直接對決的駕駛重型機甲的戰士們隻會感觸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