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洪水的阻擋,千裡馬終于能發揮作用。
馬兒似疾風飛馳,給青州城帶來了朝廷開倉放糧的消息。
傅知喬也松了口氣,青州城以及周邊幾個郡縣的春種作物已全面絕收,今年上半年是無糧可收、無糧可存的狀态,她囤的糧食是用來釀酒的,不能全都拿出來救濟災民。
百姓們聽說災銀和災糧要來了,又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
“太好了!這可真是好消息,我再也不想睡在地上了。”
“等災銀下來,我家的房子就能重新修好了。”
“等災銀下來了,我要去買一窩雞仔養着,我已經記不清有多久沒有嘗過肉味了。”
所有人都在歡呼。
太好了,總算是要有房子住了!
太好了,總算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其實大多數的百姓都很容易知足,一碗熱粥就能讓他們熱淚盈眶,一碗米飯就能讓他們感到幸福。
既然朝廷的人來了,傅知喬也沒必要再出來施粥,她宣布今天這一頓是他們領的最後一碗粥。
很快,開心過後大家的心情又變成了惆怅,看着碗裡所剩不多的白粥,所有人心裡突然生出一些不舍的情緒。
明明馬上要脫離這種有上頓沒下頓的困境了,為什麼心裡會惆怅呢?
大抵是有一起經曆過苦難的感情,這段時間下來,災民對傅知喬抱有深深地感激之情,他們知道這些天自己吃的白粥,都是這位傅姑娘捐贈出來的。
沒有傅姑娘,他們隻能喝米湯吃樹皮,又或者早就被餓死了。
最後一鍋白粥分發完畢,傅知喬帶着人在收拾鍋架等物品準備離開,災民們自發的走過來幫忙收拾。
老人帶着自己的孫子走到她面前,“傅姑娘,請受老朽一拜。”
說着,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傅知喬想阻攔他,她伸出手的還在半空中,老人身後的災民也跟着一起鞠躬。
“傅姑娘,請受我們一拜。”
傅知喬默默地收回了手,她站在原地沒動,面前有成千上萬的人對她躬身表達謝意。
這一刻,她心裡說不出是什麼滋味。
糧食沒有白出、精力沒有白花……說這些都太膚淺了。
如果自己沒有出手相助,會有這麼多人活下來嗎?
答案是不會。
所以,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
經過施粥,傅知喬在青州是徹底的出名了。
雖然出名并不是她的本意,但連帶着太白酒鋪也被人津津樂道,她還是樂見其成的。
與城外的災民不同,城裡很多百姓在最後一天才知道這幾天在城門施粥的糧食都是她出的。
“傅姑娘跟我住在同一條巷子裡,我以為傅家隻是有點小錢,但沒想到她的家底這麼豐厚。”
“我知道,傅姑娘是太白酒鋪的老闆,那十萬斤糧食是她準備用來釀酒的,城外那些災民太可憐了,傅姑娘于心不忍,才把自己的家底拿出來呢!”
“十萬多斤糧食說出就出了,傅老闆的魄力真的不亞于男人啊!”
“是啊,這次多虧了她,不然不知道還要餓死多少人。”
銀杏在街上買果脯,豎起耳朵聽外界對自家姑娘的誇贊,她步履輕快的回到家裡,“姑娘,外頭的人都在誇你呢!”
傅知喬扯扯嘴角,讓銀杏不要得意忘形,“好了,知道了,你穩重些。”
知道自家姑娘有泰山崩于面前而面不改色的本事,銀杏也不在意,她自顧自哼着小曲,像一隻快樂的小鳥。
秦兆來了青州後才發現自己的親家青州刺史周溫賢不在城裡,他找到李文康詢問:“刺史大人呢?”
李文康回答:“刺史大人南巡還未歸來。”
秦兆知道周溫賢不在城裡也就作罷,随即把開倉放糧的命令傳達下去,他也知道了傅知喬捐糧赈災的事迹,特地抽出空見了她一面。
禮部侍郎秦兆,周妙思未來的公公,傅知喬當然知道這号人。
“見過秦大人。”
“水患兇猛,多虧傅老闆慷慨解囊。”秦兆對着她行了一個拱手禮。
在見到傅知喬之前,秦兆以為她是一個有一定年紀的婦人,沒想到會是一個如此年輕的女子。
傅知喬大大方方接受了秦兆的行禮。
“傅老闆義舉,本官一定會如實禀報朝廷。”
“多謝秦大人。”
從頭到尾,傅知喬都是一副波瀾不驚的樣子,秦兆見狀心裡對她的評價又提高了一層。
自從秦兆來了青州後,李文康就交出了大權,随着青州各個縣城糧倉開放後,災民們每天的吃食從一頓粥變成了兩頓粥。
填飽了肚子災民們跟着官兵們一起清理淤泥,秦兆還派出了善于修水利的工匠,出城去查看堤壩的狀況,制定修建計劃,帶領災民們開始重建家園。
京城來的欽差大人就是不一樣,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條。
有了朝廷的幫助,災民們終于緩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