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場雪後,村裡生病的人和死去的人都在增加,王月紅一家基本上都不在家,她五個哥哥連帶着兩個外婆家,在雪後,輪番有事,王月紅天天忙着去哥哥家幫忙,都沒有什麼時間找她了。
王月溪家也忙,王月溪和王溪每天都在别人家做棺材,偶然還是需要她去幫忙。
比較下來,三家裡隻有她們家是王英一個人在忙,王英忙在給别人出主意,穩定她們的情緒。由于和王英交談的都是和王英一樣大的中年人,或者是更年長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她就沒有帶王月英前去。
家裡經常隻有王月英和張文清兩個人,她們倆不怎麼會做飯,就天天去王月溪家吃飯。
吃完飯,張文清留下來陪宋氏,而她,村裡有需要就去幹活,沒需要就進山打獵。這樣的忙碌一直到了小年前一天。
家家戶戶都開始為過年準備了起來,而王英一拍大腿,覺得今年小年去城裡過,去城裡吃頓好的。
王月英當然沒意見,她把這個消息告訴張文清,然後就準備睡覺了。誰知道張文清聽完消息,就開始找衣服穿,一副要起來的樣子。
“你穿衣服做什麼?”
王月英把他摟回來,塞進被子裡,對他調侃道:“就算再着急,也要等天亮了,才能坐車去城裡。”
“我不是着急這個。”
張文清扒不開她的手,暗地裡撓她的癢癢肉,試圖掙開她的懷抱。
“哈哈哈,張文清,啊哈哈”王月英把他緊緊摟在懷裡,才制止了他的行動。
“你不着急這個,着急什麼啊?”
“我是起來拿東西,你放開我,我拿個東西過來,很快的。”
“早說啊,什麼東西,我去給你拿。”
“我存錢的小木箱,你把它拿過來。”
王月英起身,快速的把小木箱拿過來,然後回到床上,把他繼續摟在懷裡。
“呐,你看看是不是你的小木箱?”
張文清伸出手,打開了小木箱,裡面有銅錢有銀子,是他這段時間繡東西換的錢。他把王月英放到他腰上的手拿出來,把小木箱放到她手裡。
“什麼意思?”
王月英不理解他的行為。張文清小心的轉過身,整個人趴到她的懷裡,把頭靠在她的肩膀上,對她說:“妻主,這裡面是二十兩,你買我的錢,我現在還給你。我不欠你的了。”
王月英本來開心的笑臉,變得陰霾一片。
張文清見她不是很開心,以為她對錢的數量不放心,連忙說:“你數一數,這裡面真的有二十兩。”
她不用數就知道這裡面有多少錢,這裡面的每一筆錢都經過她的手,她怎麼會沒有數呢?
“不用了,我知道裡面有二十兩。”
她看都沒看,就把箱子合了起來。她搞不懂的不是銀子,她真正搞不懂是他,他到底什麼意思?
張文清看她氣壓那麼低,連帶着要說的話都不敢說了,她為什麼不高興呢?他把錢還給她,她不應該開心才對嗎?
兩個人都帶着疑惑入睡。早上兩個人幾乎同時醒,王月英先一步收拾好自己,走出了屋,一出來就看到逗狗的王英。
“娘,早上好啊。”
“嗯,好啊。”
王英天天聽她跟自己這麼打招呼,已經習慣了,往常王英回完話,就會繼續做自己的事情,但今天有些不一樣,王英把目光在她臉上停留了一會兒。
喲,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她閨女今天早上竟然沒有笑,稀奇,真是太稀奇了。
那小子是忘了給她灌迷魂湯了,還是她女兒變強了,能抵抗他的迷魂湯了。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個不小的進步,王英心裡越想越開心,不知不覺竟笑出了聲。
“娘,你笑什麼?”
王月英不解,王英盯着她看了一會,然後莫名其妙的笑了,任誰都覺得困惑。
“沒事,沒事兒,去屋裡讓他快一點,今天進城的人多,早點去早點回。”
今天進城的人果然如王英所說,很多人,不僅從王家村去的人多,城裡的人也多。
她們進城後,先找了個小攤吃飯,吃完飯才開始買東西。王英想着這是今年最後一次進城,要把過年的東西都買齊了。再過兩天城裡的鋪子會關掉一大半,東西也會貴上一倍,所以今天要把該買的都買了,省的到時候再跑一趟。
本來她們三個人是一起去買東西,可剛走進南街,就差點被人群擠散,街上人挨人,人擠人,不牽着手,走兩步就走散了。王英一看這種情況,連忙給王月英交代了一下,她們分開買東西,王月英買一半,她買一半,買完到剛剛的街口等待對方。
王月英把她說的東西都記下了,和她分開後,一邊牽着張文清的手,一邊還要注意他别被人擠到了。兩個人沿着街一邊走,一邊買。也許是兩個人年輕,很快就買完了王英交代的東西,但有可能是她們兩個不會講價,看着差不多,就讓店老闆給包起來,幹脆利落,不墨迹。所以比王英快很多。
她們等了一會兒,見王英還沒過來,王月英帶着張文清去了首飾鋪。她今天把所有錢都帶了過來,包括張文清昨天給她的二十兩。她昨天想了一宿,既然他要把錢還給她,不想虧欠她,她就如了他的意,收下這些錢。不過她要拿這些錢給他買些首飾,當作禮物送給他,她送禮物又不是送錢,這樣他總不能還拒絕她吧。
張文清是到了門口,看到了門上的牌匾,才發現她帶他來的地方是首飾鋪,還是一個很豪華的首飾鋪。
他拉住她,把她拽到一邊,小聲說道:“妻主,這裡看起來貴貴的,我們别進去了,還是回去等娘吧,娘要是出來看到我們不在,會着急的。”
王月英笑着握住他的手,對他安慰道:“别怕,娘要是看我們不在,肯定以為我們還在南街,不會找到這裡的,我們就進去選一個首飾,當作新年禮物。”
“可是,這裡看着好貴,我們還是去南街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