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興教,導化于民,是縣官治下最為重要的舉措之一。
在官吏考核中,修葺孔廟,興辦義學,也占政績很大一部分。
所謂讀書明理,讀書并不一定為考取功名,而是為了明事理,隻有講道理的人多了,才能減少誤會,于是戾氣、沖突也更少發生。
初宜縣,縣學早已空置,義學更是荒廢,唯有城内幾座私學,收的也大多是與嚴何兩家有關系的子弟。
教育的缺失,是民風剽悍,百姓蠻橫的根本原因之一。
林儀君早在來初宜之前,就簡單了解過情況,但到任後,還是被如此匮乏貧瘠的教學現狀驚到了。
例如周昭南,身在灰蛇山這樣當地最大的匪幫中,是有讀書條件的,卻連大字也不認識一個,這裡存在的是理念問題。
興建義學,恢複縣學,在她的計劃之中,但若辦了,卻無人就讀,便是她不樂見的。
周昭南似乎被她的話激道:“林儀君,那你會寫我的名字嗎?”
林儀君說:“隻聽發音,我并不知是哪兩個字,隻能猜測。”
她撿了根樹枝,在泥土上寫下“周昭南”三個字。
周昭南盯了半晌,微翹的眼尾昭示出他此刻正感到新奇。
他轉過頭,那雙丹鳳眼發亮:“這三個字就是我的名字嗎?”
“大約是的。”
“什麼大約,以後就是了,你寫的肯定是對的。”他高興得很,又問,“那你的名字呢?是什麼樣的?”
他說“什麼樣”,而不是“怎麼寫”,可見眼裡沒有筆劃,隻當做圖案來記了。
林儀君笑笑,又在旁邊寫下自己的名字。
“林、儀、君,這是你的名字?”
周昭南伸出手指,一個個指過去。
“嗯。”
周昭南笑道:“林儀君,你人長得漂亮,怎麼名字也長得漂亮?”
“你也是。”
“我也是什麼?”
林儀君彎了彎眼,真誠贊道:“你名字漂亮,人也漂亮。”
*
林儀君不再下鄉,稅收在即,她要趕着處理縣衙内積壓的公文。
雖說有一個顧牧幫她,但顧牧隻是主簿,許多事并無權力落定,目前大多處理的還是書吏的工作。
一踏入縣衙,她當即就瞧見了個熟人。
不過她無視了。
何尚偉臉皮抽動了下,咳了聲,主動開口:“林大人,老夫回來當值。”
雖然表情不好,但态度比之前倒好了不少。
可見林儀君化解了兩大匪幫圍堵衙門事件,在樹立威望方面還是管用的。
林儀君淡笑:“病養好了?”
“養好了,托大人的福。”
“托本官什麼福?”
何尚偉一愣,這話就是個場面話,哪有人追着問的?
“托……托大人要我在家安心修養的福,大人惜老憐貧,真是好官。”
林儀君覺得好笑,這人還真是能屈能伸,和上回在大堂頤指氣使的模樣判若兩人。
“本官的确惜老憐貧,不過是對百姓,你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