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東漢末年奇幻百科全書 > 第66章 科教法治:曲轅犁

第66章 科教法治:曲轅犁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成廉哈哈大笑道:“将軍,放心,保證讓所有的軍士和農民都了解到這個命令。看這些老百姓還挺能幹!咱們這城,怕是用不了多久就能恢複元氣了!”

張遼點點頭,卻沒有說話。他的目光轉向遠處的洛陽城,似乎在思索着什麼。風吹過,吹起他披風的一角,也吹散了荒地上的塵土。一切,正在悄然發生着改變。

軍屯的推行讓整個洛陽煥發出了一絲生機,張遼親自督導着軍士和百姓開墾荒地,馬鈞的曲轅犁和水車大大提升了效率,原本破敗的荒地開始有了些農田的雛形。張遼常常站在田埂上,觀察着田間的勞動場景,百姓挑水播種,士兵們則負責耕犁與修建水渠,整個田野一片繁忙,俨然有了恢複昔日繁榮的勢頭。一名老農走到張遼面前,激動地說道:“将軍,我原以為這年頭活不下去了,可如今瞧瞧,這地裡苗子長得多好!再過幾個月,咱們就能吃上自己種的糧食了!這是老天爺開眼啊!”

張遼拍了拍老農的肩膀,平靜地說道:“不是老天開眼,是你們自己種下的希望。記住,地裡的每一粒糧食,都是你們的汗水換來的。”

老農抹了抹眼角,連連點頭:“是,将軍說得對!”

然而,就在所有人對未來充滿希望時,還是出了意外。

那日清晨,張遼剛巡視完田地,便接到親兵的禀報:有百姓因饑餓偷了屯田用的種子。張遼親自趕到軍營後方查看,他看到十幾名百姓跪在地上,個個面露惶恐,旁邊的地上散落着一些煮熟的麥粒,鍋裡還飄着淡淡的麥香。圍觀的人群中,有人竊竊私語,有人滿臉怒容。士兵們則面色嚴肅,虎視眈眈地盯着這些百姓。

成廉站在一旁,正滿臉怒氣地大聲呵斥:“你們這些人!麥種是咱們來年活命的希望,你們竟然偷了來煮着吃!這是要毀了大家的活路嗎?”

跪在最前面的,是一個年近四十的漢子,滿臉風霜,他雙手顫抖地抓着地上的泥土,聲音顫抖着解釋道:“将軍,我們真的不是存心的……家裡實在是餓得不行了,孩子餓得直哭,我……我隻偷了一小把麥種,就想着救救急……我們真的不是想壞大家的事啊!”

旁邊的婦人也哭着說道:“将軍,我們知道錯了,可孩子實在太餓了……我們,我們實在沒辦法了啊!”

張遼深吸了一口氣,眼神裡透着憤怒,但他并未立刻責罵。他知道,眼前這些人并非存心破壞,而是生存的本能讓他們铤而走險。負責看守糧倉的士兵垂頭站在一旁,一名親兵低聲說道:“将軍,種子雖被偷了一些,但尚未影響全局。這些百姓實在是餓得不行了,您看如何處置?”

張遼沉默片刻,忽然回頭說道:“先讓所有人吃頓飽飯,吃飽了才有力氣幹活”

身旁的士兵頓時愣住:“将軍,這……”張遼揮了揮手,神色平靜卻又不容置疑:“他們偷了種子,是罪;但他們沒有力氣,是我們的錯。先讓他們吃飽飯,等我向大家說明情況。”

那幾名百姓聽到後,一個個磕頭如搗蒜,連聲道謝。

當晚,張遼召集了屯田的百姓和士兵,在田埂旁點起了火把,映得每個人的臉都紅彤彤的。他站在一塊田埂上,目光沉穩,聲音洪亮:“我知道,有人偷了種子,有人吃了糧食,也有人偷偷藏了屯田用的稻谷。你們為什麼這麼做,我明白——你們是餓了,怕明天沒命。但我張遼告訴你們,今天的糧食吃完了,明天怎麼辦?沒有種子,你們的田裡還能長出糧食嗎?”

人群中一片低聲議論,但無人敢擡頭直視張遼的目光。張遼緩緩走到跪在最前面的漢子面前,沉聲說道:“偷種子的行為,必須懲罰,否則不足以警示衆人。但我也明白,你們這麼做,是因為餓極了。既然如此,我給你們一次機會——從今天起,你們戴罪立功,參與軍屯,用比别人更多的勞動來彌補你們的過錯。今年免去你們的賦稅,但來年,你們需要交出一半糧食作為懲罰!若再犯,絕不輕饒!”

此言一出,人群中響起了議論聲。跪在地上的十幾人連連磕頭,感激涕零:“謝謝将軍開恩!我們一定努力種田,絕不再犯!”

成廉在一旁咳嗽了一聲,說道:“将軍,這些人犯了錯,但您仁慈網開一面,我看這也算是給其他人提個醒。不過,這些人我都記下了名字,來年收糧時,若有人不交糧,我第一個不答應!”

張遼點了點頭,目光再次掃過人群,沉聲說道:“大家都聽好了!今年是第一年,我們一切從頭開始。凡是參加軍屯的百姓,今年都不用交稅!但如果有人心存僥幸,偷種子、偷糧食,那就是壞了大家的活路!别說我不講情面,到時候絕不輕饒!”

張遼繼續說道:“你們也許會問,張遼将軍,你讓我們屯田,是為了什麼?我告訴你們,是為了你們自己!洛陽已經破敗,溫侯讓我守住這座城。守住城,不是靠你們拿刀拼命,而是靠地裡能長出糧食來!隻有糧食夠了,大家才能活下去,溫侯才能帶着我們打下更大的天下!”

他最後擡手指向天際,朗聲說道:“溫侯很快就會親自到洛陽,到時候,他會看到我們種下的第一批糧食,看到我們用自己的雙手重新站起來的樣子!”

有人高喊了一句:“将軍說得對!我願意種地!”接着又有人應和,很快一片附和的聲音在田間響起。

張遼回頭望着忙碌的田間,目光堅定。他知道,這片土地不僅是洛陽複興的希望,更是呂布大業的基礎。而隻要人心不散,這片田地就會生長出無限的可能。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