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東漢末年奇幻百科全書 > 第55章 風花雪月:我家女王

第55章 風花雪月:我家女王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劉劭神色認真:“溫侯天資絕世,武略無雙,然過于剛烈,容人不足。更重要的是。。。“

“請說。“

“更重要的是,溫侯雖有雄心,卻常因急于求成而失去良機。若能持重以待,方可成就大事。“

茶肆内一時沉默。趙雲、麴義都為劉劭的直言擔憂,但呂小布卻大笑起來。

“好!“呂小布拍案,“先生不愧是識人專家,一語中的。那依先生之見,我該如何改進?“

劉劭正色道:“天下大事,成于忍耐。溫侯若想在兖州立足,需得廣開言路,容納谏言。更要籠絡人心,非隻靠武力可緻。“

說到這裡,他從袖中取出一卷書簡:“這是在下總結的用人之道,願獻于溫侯。“

呂小布接過書簡,隻見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對各類人才的評析和用人之策。其中既有對将帥的論斷,也有對文臣的見解,更有處理内宅關系的妙法。

“組織部首任部長非你莫屬啊,”呂小布心中不禁開心到擊掌。

“先生既有如此見識,“呂小布鄭重道,“若能助我,何愁大業不成?“

“實不相瞞,“劉劭執杯望月,“在下原本打算投奔河北袁紹。“

呂小布不動聲色:“哦?為何改變主意?“

“觀人貴在觀其本性。“劉劭放下酒杯,“袁紹身為四世三公,門第顯赫,帳下謀士如雲。然其人性格優柔,喜好虛名。“

“先生如何看出的?“

劉劭展開竹簡:“在下研究人性多年,總結出八觀四圖之法。以袁紹而論,觀其聲音,柔緩無斷;察其舉止,遲疑不決;看其用人,皆是依附氏族,而非真正任用賢才。“

他頓了頓,繼續道:“再看其他諸侯。曹操智計百出,然性多疑慮,恐非明主;劉備仁義過盛,難成大事;孫策年輕氣盛,根基未穩。唯有明公。。。“

“唯有我如何?“

“筋象金,顯弘毅之質;血象火,具勇敢之性。溫侯聲若洪鐘,氣勢如虹,天性剛直,膽略過人。雖說性烈如火,卻也光明磊落。若能廣納谏言,克制己性,未必不能成就霸業。“

一旁的甄姜也來了興趣:“先生所說八觀四圖,能否詳解?“

劉劭正色道:“八觀者:觀其志向、察其所養、驗其所好、考其所言、辨其所能、知其所擇、察其所惰、觀其所習。四圖者:上智笃信,中智善察,中下效義,下愚頑固。“

他指着竹簡上密密麻麻的圖案:“這些都是在下多年觀察所得。比如這個'心相圖',能看出一個人的内在品性;這個'行象圖',可辨别其外在表現。“

呂小布眼前一亮:“先生這是要以科學之法識人?“

“正是。“劉劭解釋道,“古人識人,往往憑直覺。在下則認為,人之性情雖千差萬别,卻也有規律可循。就如溫侯帳下趙雲将軍,便是'忠武'之相,額頭方正,目光堅毅,正是忠勇之人的特征。趙将軍骨象土,顯貞固之質;氣象木,具仁德之性。其為人忠正不阿,乃是'德行'之才,可為國之幹城,這也是我開始給趙雲将軍評價的原因。“

說到各路諸侯,劉劭更是分析入微:

“袁紹出身名門,有國體之象,然優柔寡斷,不合'中和'之道。其人雖位高權重,卻難成大事。“

“曹操才智超群,有'兼才'之相,然性多疑慮,不得'平澹'之境。雖能成就霸業,卻難以服衆。“

“至于袁術,徒有血氣之勇,欠缺智慧之明,乃是'偏才'。劉表則守成有餘,進取不足,屬'法家'之才。“

“觀人貴在四面。“劉劭豎起手指,“一看其言,二察其行,三觀其交,四辨其能。明公帳下諸将,各有所長。比如趙将軍忠勇過人,麴将軍智謀兼備,若能人盡其才,必能成就大事。“

此時,甄姜帶着幾個妹妹也來給劉劭敬酒。劉劭見狀,不由想起一事:“明公可知,曆來成就霸業者,無不重視姻親之助。今有甄氏為援,實乃大幸。“

他轉向甄姜:“夫人出身商賈世家,深谙經濟之道。如今天下大亂,糧草辎重最為重要。有夫人相助,可解明公後顧之憂。“

甄姜優雅施禮:“先生過譽了。隻是眼下局勢複雜,不知該如何助溫侯立足兖州?“

劉劭沉吟片刻:“依在下之見,可從三方面着手。其一,利用甄家商路,廣收情報;其二,籠絡本地士族,穩定民心;其三,儲備糧草,以備不時之需。“

劉劭凝望着夜空,忽然語氣凝重:“溫侯現在正在和曹操兖州對峙,兖州之戰不僅關系到您的命運,更會影響整個天下大勢。“

“哦?先生何出此言?“呂小布來了興趣。

劉劭沉聲道:“以在下觀察,此戰有三重關鍵。其一,袁紹必會支持曹操;其二,曹操勝後必轉而攻袁;其三,勝負在于糧草。“

“先生如何知曉?“呂小布眉頭微皺。

“以'九征'之法觀之,曹操智計百出,而袁紹優柔寡斷。二人貌合神離,終有一戰。然曹操多疑,袁紹自大,勝負已定。“

劉劭語氣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異樣的光芒:“但明公若能搶先一步,或可改寫天命。“

“願聞其詳。“

“第一,斷其糧道。曹操倚重許都糧草,若能切斷運輸線,其軍必亂。“

“第二,分化袁紹和曹操。可派人示好袁紹。“

“第三,收買曹營謀士。曹操多疑,若其内部有變,必自亂陣腳。“

呂小布聽完劉劭的計策,沉思片刻,忽然大笑:“先生雖才智過人,但恐怕還未完全了解當前局勢。“

“願聞溫侯高見。“劉劭正色道。

呂小布踱步到地圖前:“先生謀劃甄家打探曹軍虛實,卻忽略了一點。曹操帳下謀士如雲,每個都是跟随他出生入死的老部下,豈是金錢可以收買的?“

“再說分化袁紹。。。。。。“呂小布冷笑一聲,“袁本初與我積怨已深。當年在并州,他就對我多有不滿。如今他為了制衡我,必然全力支持曹操。分化之策,不過徒勞。“

甄姜在旁補充道:“溫侯說得對。與其費力氣去分化袁紹,不如利用甄家商路另謀他策。“

“正是!“呂小布眼中精光閃爍,“甄家商路應當用在更關鍵的地方——雒陽!“

劉劭一愣:“溫侯的意思是。。。。。。“

“天子在許都,形同虜囚。若能以甄家商路為掩護,暗中聯絡雒陽舊臣,待機迎奉天子,豈不比策反曹營更有意義?“

這番話讓劉劭眼前一亮:“溫侯此計高明!确實,得到天子诏命,比收買曹營死士更有價值。“

呂小布繼續道:“我若在洛陽屯兵數萬,糧草充足。隻要能迎天子到雒陽,便是名正言順。到時候,曹操就算有百般本事,也難以動搖我的根基。“

“那袁紹呢?“劉劭問道。

“哈哈!“呂小布大笑,“袁本初雖号稱四世三公,但他最忌憚的就是天子。一旦我迎天子到雒陽,他反而會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

甄姜也道:“我甄家在雒陽也有些舊識,可以暗中聯絡。比起策反曹營,這樣的計劃更穩妥。畢竟袁紹的實力不是曹操可比的。“

劉劭聽得連連點頭:“溫侯此計,确實高明。在下方才之策,還是太過迂腐了。“

“先生不必自謙,“呂小布正色道,“你精通識人之術,正好可以幫我甄别雒陽舊臣中誰可用、誰不可用。“

“好一個雒陽天子計!“劉劭執壺為呂小布斟酒,“溫侯此計,可謂一箭三雕。既得天子诏命,又能牽制袁紹,還能動搖曹操根基。“

呂小布飲盡杯中酒:“隻是雒陽城中情形複雜,需得先了解清楚哪些人可用,哪些人不可靠。“

“這正是在下的專長。“劉劭展開随身攜帶的《人物志》,“以九征之法來看,雒陽舊臣大緻可分為三類。“

甄姜,趙雲,麴義等人也湊近傾聽,這關系到整個計劃的成敗。

“第一類是清節之士,如太常韋曜。此人剛正不阿,若能說動他,對我們大有助益。“劉劭分析道。

“韋曜?“呂小布回想道,“确實是個耿直人。隻是這樣的人最難說服。“

劉劭笑道:“溫侯放心。以在下觀察,韋曜雖然剛直,但最重名分。若能讓他知道溫侯是為了護衛天子,他必然相助。“

“第二類是明哲保身之輩,如太仆鄭泰。此等人雖無大節,卻最懂得審時度勢。“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