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三班一直推行的都是小組互助學習,所以他們的座位都是小組内部協調的。
說來有意思,剛開學,周稚覺得老媽安排五大金剛和她一個小組,相處起來的日子,周稚也覺得特别合拍,整個班的氛圍都無比地好。
除了某些時刻,她會覺得比較偏離,比如——
楊梅的數學課有些口頭禅,這應該屬于一種校園文化,很多學生都會跟着說開玩笑調侃。
但楊梅說的“全世界都應該會這道題”、“下筆如有神。”與當時熱播的電視劇中名叫芳表姨某個配角不僅說話相似,看久了樣子都像。
于是,楊梅光榮獲得了同學給予的稱号“楊表姨”。
這種别稱隻要有一個人喊,很快就會傳播開來,并且,一旦開始喊了就很難改過來。
本來,大家也隻是背後喊,不記得是誰先開頭當面喊了,發現楊班并不在意這件事,大家就再無顧慮地喊着。
于是,“楊表姨”這個外号隻有兩個人從來沒有喊過,一個就是江京。
另一個就是周稚,楊梅在家裡還問她為什麼不跟着喊,周稚理直氣壯地回答,“你是我媽媽,我喊你表姨這不是亂了輩分。”
又或者——
雖然,楊梅和周稚已經約法三章在學校不可以暴露她們之間的關系,但有一些看着周稚長大的老師早就知道她們之間的關系。
在辦公室也會經常照顧她,有喊她小稚稚的,有給她一點零食的,在有别的同學和不清楚狀況的老師面前,周稚真的覺得很難解釋,還好,她們也隻是以為周稚學習好跟老師關系也好而已,也沒有深想這些問題。
周稚也珍惜三班的緣分。
“同桌,分科你選什麼?”
印象中,他們之間從做同桌開始,就是以同桌互稱的,即使小組内短暫換位,他們也好像習慣了這個稱呼了一樣,不曾改變過。
周稚問這個問題,内心已經有答案。
“理科。”江京想了一下,停下筆回答完又繼續寫。
“哇,太好咧,希望我們可以進一個班。”
江京看了一下她的表情,太真誠了,以至于他覺得如果他們分開,他會難過。
周稚特别喜歡吃雞爪,經常帶她媽媽做的過來給同學們分享,無論大家怎麼争搶這美味,她總是會留下一兩個給江京。
冬天降溫的幾個夜晚,細心的周稚發現了江京生病了,第二天就給他帶了幾件自己的毛衣。
他們的小組從金剛到進步飛速,成為班級成績的中流砥柱。
他們倆個一起參加過校園會,一起參加物理競賽,很多個夜晚埋頭苦幹,也曾趴在桌子上依偎午睡。
因為是高一下學期就開始分科分班,楊梅也專門開了班會說明。
他們的選科情況需要自己簽名确認,中陽是個尊重學生意見為先的學生,所以并不需要家長簽名,學校認為學生應該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并且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同時,分班也會盡量讓同班同學分到一個班,像大量都選擇文科或者理科的班級隻要插入幾個學生就會重新組成一個班。
三班人百分之九十都選擇了理科,或者是喜歡數理化,或者是珍惜着這段和諧的同學情。
徐文上演着痛心疾首與一心周稚分離的畫面,她的媽媽希望她讀文科,再轉個藝術類。
今晚,有物理競賽的培優課。
頂着一個正方形發型的炮哥來給他們上這個學期的最後一節課,“這道題即使是競賽題也算是難題。”
在黑闆上梳理了一下思路,挑了重點講。
“我有另一種思路。”
等炮哥講完後,江京開口。
炮哥享受這種教學相長,做了一個遞粉筆的動作,示意江京上黑闆來展示。
他沒有扭捏,連草稿紙和題目都沒有帶上去,直接上去講自己的思路。
講完,其他同學已經搶先給了反應,響起一片掌聲。
炮哥欣賞地點頭,作為一個多年帶隊競賽的老師,他當然也想到了這種解題方法,當聽到有學生講出來的時候感到非常欣慰。
周稚笑得很燦爛,這樣的江京和平時沉默的他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