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年少天縱 > 第15章 璞玉渾金

第15章 璞玉渾金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架琴。

舉弓。

弓頭輕揚,他閉上眼,唇角微翹,仿佛沉浸自己的幻夢中。右手優雅地帶動琴弓,悠揚的樂章緩緩展開。在舞台上,他看起來是那樣的光輝奪目,卻又自有一種淡然而内斂的氣度,簡直不像是一個十五歲的男生所應該具有的。那種融天真與滄桑為一體的氣質,簡直叫人為之心折。

但,與他本人和在場觀衆沉醉在音樂中截然相反的是,評委席上罕見地彌漫開一股奇特的氣氛,不少評委甚至無禮地、在選手還在演奏作品的時候就開始與同桌評委竊竊私語。

“無伴奏…”

“天呐”

“神奇的東方小子!”

他們交頭接耳地、驚奇地跟同行交換見解。

巴赫的g小調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是巴赫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帕蒂塔的第一首,也是當時宋熙和給顧梓聿上第三節課時示範的曲子,是音樂史上的傑作。而這首曲子,曆來公認演奏最好的版本,除了猶太血統小提琴家亞沙·海菲茲在三十年代巅峰時期所灌錄的版本,就是耶胡迪·梅紐因爵士本人在第十五屆大賽開幕時演出的現場版本了。

巴赫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是小提琴曲的“聖經”。

在這些曲子中,巴赫運用了無與倫比的、小提琴所能演奏出來的一切和弦,大手筆地塞滿了幾乎不可能演奏出來的對位技巧,這使小提琴這一需要原本需要古鋼琴、管風琴等伴奏的旋律性樂器,能夠在獨立使用的情況下,演奏出不可思議的多聲部複調音樂。

這是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的巅峰,再沒有作曲家能夠逾越。

這樣年輕的一個少年,勇敢地在備選曲目地選擇了這樣經典的作品——多少演奏家的珠玉在前,他要拿出怎樣的演繹來歎服世人呢?

而他在比賽現場去選擇這個作品的底氣,無疑是他那超越了同齡人的技術:

巴赫在作品中将複調和聲和主調旋律線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和聲與對位織體的幻覺,強調聲部的互動,演奏者在演奏時需要同時按下幾根弦,顧梓聿的左手靈活精準,而右手輕柔又有力,拉出的和弦幹淨又和諧,展現了他對弓子的絕佳的控制力。

但令在場評委震撼的是,這個少年居然在勇氣和技術之外,還能表現出那超越他年齡的那靜水深流的厚重情感——

對,之所以這組曲子令人矚目,不單單因為它的難度,更重要的是,巴赫在創作這項複調巨作時,正值他的妻子瑪利亞不幸辭世,巴赫是帶着深沉的悲痛投入到創作中的。

純熟的技術加上濃重的情緒,這并不是一加一就能得到二的簡單算術。有多少技術高超、成名已久的小提琴家都尚且不敢公開演繹,或演繹這組作品時不能達到如此高的完成度,可這個少年居然做到了!

要做到演奏時情感濃烈不難:普通的曲子有走向清晰的叙事節奏,有明顯的動機、有起承轉合,可供演奏者理解發揮。可這曲子内在結構嚴謹、邏輯理性,如何在嚴密深邃的旋律中表達充沛的情感,如何在樂句的縫隙間呼吸,表達出濃烈的愛意、悲劇色彩、戲劇性的轉折、詩意的舞蹈,這都需要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絕對不是易事。

當評委還瞠目結舌于顧梓聿是如何在小小年紀演繹出這樣的情緒時,普通聽衆們早已沉醉在第一樂章悲壯而肅穆、如深海般的情緒中,很明顯地被那股凝重和憂傷打動,進而産生共鳴。

在第一樂章看似平靜的柔闆中,和弦一出,黯淡憂傷的旋律仿佛一聲無奈的歎息。這是一首極具即興意味的樂章,主旋律在緩緩吟唱,同時有許多裝飾音和分解和弦,音階跨度大,這就要求演奏者有穩定的弓速和精準的換弓,保證連貫的音色,還要呈現出自然的語句流動感。

在顧梓聿的琴下,歌唱般的樂段在各個聲部間自由流轉,然後,一個節奏鮮明的短小動機引出了第二樂章絢爛的賦格。賦格主題在不同聲部中不斷轉換,各個聲部層次分明,纖細的弓子靈巧地或斷奏或連奏,在四條弦上進行雙音和多聲部的交替,音色豐富,富有建築感。

評委們的眼睛都仿佛黏在了顧梓聿靈活自如的左手上:第三樂章的西西裡安舞曲和第四樂章的急闆對這個少年來說好像根本就沒有難度!快速的音階和琶音構成、大量的和弦和對位、搖擺獨特的律動根本難不倒這個面帶自信的少年,他修長而瑩白的手指在漆黑的指闆上跳躍,仿佛活潑的小鹿在山間自由地穿行,他的弓法幹淨利落,音符清晰、連貫且富有張力,節奏強烈而有推動感,又能維持穩定的節拍,音色飽滿明亮,情感豐沛動人。

在一旁的宋熙和也驚訝于小師弟的長足進步:距離他第一次與小師弟見面,滿打滿算不到五個月,可小師弟的音色竟有了這樣大的提升,将他所傳授的要點融會貫通,音符間的引力、歌唱性、留白與呼吸,他最開始教的最重要的三個基本原則都反映在了顧梓聿現在的演奏上。

就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顧梓聿自學的炫技作品《鐘》就已經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那首情感豐沛的《沉思》也證明了少年紮實的基本功。但這段賦格,作為巴赫最富盛名的大量應用了和弦和對位技巧的高難度片段,則實實在在地證明了顧梓聿這小半年沒有虛度。

而更令他欣慰的是,顧梓聿不僅僅能完成譜面要求,解決技術問題,還能表達出作品本身蘊含的情感内核!

當時老師那一巴掌沒有白打——這孩子,悟性實在太高,知錯能改,更重要的是,還改的這般完美!

當然,把這一切都歸結到天分上也太不講道理。至少宋熙和知道,要想能在比賽場上演繹出這麼完美的表達,背後練習的時間和汗水絕不可能少!音樂生都知道的那個法則:在家裡練習了100%,到老師面前就隻剩下50%,而比賽場上就隻能剩下20%了。

顧梓聿能發揮得如此完美,在家裡一定已經練到了200%、300%。

看來自己放棄做這個評委沒有錯。宋熙和很開心地笑了起來。

顧梓聿并不知道,這次在華納家門口舉辦的大賽,主辦方曾力邀宋熙和出任評委,畢竟他是這個年齡段活躍在國際舞台上的華納第一人。而宋熙和婉拒了,隻因為大賽章程要求評委不得與參賽選手有師承、親屬等關系。

作為顧梓聿名義上的師兄、實際上的老師,即使知道這個“梅紐因史上最年輕評委”的名頭給自己帶來的并不僅是數百萬出場費和高密集曝光率這樣簡單,他仍是推掉了。而如今,能看到顧梓聿這塊美玉在他的呵護下震驚世人,這種驕傲不是名利所能相提并論的。

這是我的師弟啊。他這樣想。

同樣在觀衆席上,姜明珺同樣驕傲地眼圈泛紅:這是我的首席!是我的顧家哥哥啊!

一曲結束。評委罕見的沒有立刻給予點評。于是司儀呈上最後一個即興演奏試題:八小節的樂句。

幾乎沒有多加思考,在将近十分鐘的激情洋溢的演奏過後,琴弓再次輕揚,美妙的音符就這樣從琴弦下流淌開來。

不同于憂郁感傷的奏鳴曲,活潑歡快的旋律再次調動起在場所有人的情緒。顧梓聿閉上眼,感覺到指尖在指闆上遊走的、得心應手的快感。當弓子随心所欲地在琴弦上跳動時,他放任自己的身體就這樣随性地演奏下去,而心神則飛到了别的地方。

對,就是這樣的。有生以來,他最快樂的事,就是和他的琴在一起,去任何他想去的地方:他願意和他的琴一起,去看貝多芬夢裡的田園,去看德彪西心中的月光,去看莫紮特的世外桃源…隻要手持着琴,在他的世界,他就是當之無愧的王!

“啊,小奧斯特拉赫!”評委奧利維·查理,法蘭小提琴家、音樂史家小聲驚呼。的确,這個少年不論是自然而富有感染力的台風,還是娴熟自如的技巧,都像極了這個日爾曼血統法籍天才小提琴神童。

“哔—”當三分鐘即興演奏計時結束,顧梓聿也剛好完成了最後一個音符。

奧利維激動地起立鼓掌,拿起話筒:“Mon dieu ! Vous êtes génial ! 太神奇了,對于一個少年來說,我一生中都沒有聽過這樣的演奏!”

“99分!”觀衆席上一片嘩然,部分人甚至覺得是因為之前郭震的分打的過高了,現在才會出現這種情況。音樂廳裡到處都是不滿的議論聲。

顧梓聿倒是沒什麼興奮的感覺。他再次行了禮,慢慢地下台來:他倒不是累了,隻是被那位評委的熱情贊揚給吓到了而已。對于他來說,在小提琴方面他很少得到這麼高的評價。吳老師最好不過就是點點頭,除此之外全是各種訓斥挖苦批評教育。

記得小時候,還會有人嫉爐自己小小年紀就當上首席,可他願意嗎?整天就是被吳老師罵!狂風驟雨地罵、劈頭蓋臉的罵!唉,被虐待慣了,居然聽了表揚會覺得赤裸裸的羞愧?自己真是…找罵。

能夠與那個小女孩并列第一進入決賽,顧梓聿已經覺得很開心了。最起碼,他證明了專業和業餘也可以不相上下。不是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