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郎在杏林裡忙活了大半日,中午時四喜帶着午飯趕來,還帶來了楊桃和李小果,讓他們晚上可以在寺院借宿,不用走夜路回家的消息。
夫妻倆安下心,趁着午飯的空檔,周二郎語氣輕快地提起晚上要帶四喜進城裡逛逛。
兩人還從未見過夜裡的太康縣,隻聽别人說過比白日還要熱鬧些,一時都有些向往。
到了下午,周二郎在幹活時聽周圍人說這片杏林估計還要忙活大半月才能收完,原本他還有些苦惱來回太遠,如今得知竟然能借宿在寺院裡,他打定主意要繼續賺這六十文的工錢,所以幹活特别賣力。
收工結錢時,管事見周二郎一把子力氣,幹活利索又不偷懶,果然讓他第二日接着來。
周二郎當場應下,隔日他又托鄰村相識的人回家去報信,之後夫妻倆便在香山寺暫住了下來。
四喜本想回家,但周二郎擔心家中嫂子和老母親又因瑣事刁難她,自己不在跟前無法幫忙護着,便勸她留下。
丈夫心疼自己,四喜心中如同吃了蜜一般,可若讓她一直呆在外邊什麼也不做,四喜反倒更不安起來。
周二郎便提議,不如趁這段時日去書院幫忙,也算報答陳柏石收留李小果的恩情。
四喜果然動了心。
自嫁人後,她難得不必整日面對婆婆嫂子,起初的不安漸漸消散,隻餘下輕松。
賣完帶來的幹筍,她每日到書院洗刷忙碌,楊桃終于有了伴,再不用獨自對着書院幾人。
兩人窩在後院廚房,因四喜太勤快,如今謝淵連燒火的活兒都混不上。
他又不好往她們身邊湊,整日心不在焉,偶爾看向後院方向的眼神總帶着幾分失落。
楊桃最近在研發新點心很是忙碌,但幸運的是她多了四喜這個好幫手。
對于楊桃做的東西,四喜剛開始雖感到十分新奇,但随後得知香山寺那出名的點心竟也是出自她的手,便開始有意避開了楊桃制作的步驟,隻做些瑣碎的雜活。
盡管四喜刻意避開,但楊桃其實并不介意她看到制作過程。
如今蛋撻已經被人仿制出來,她隻能靠多年積累的經驗改進,和口味的創新來取勝。
如今的配方經過多年調試,楊桃有自信在口感上獨樹一幟,就算被人仿制,也隻能偷去其形,做不到完全一緻。
更不用說她的原材料還有許多前期加工的步驟,并不是看看就能猜出來的,可四喜主動的回避還是讓楊桃感覺到了她的貼心。
大部分人在面對利益時都會心生貪念,四喜雖然家中貧困,但她并沒有想要偷學楊桃手藝的想法。
甚至她見楊桃不避着自己,以為是她年紀小,不知人心險惡,還細細叮囑楊桃莫要将這些配方告訴旁人。
“若你是尋常人家的女兒,有這樣的手藝,定不愁日後的生計。可你畢竟不是自由身,平日裡要仰仗主人家喜怒過活,謝家少爺雖不是刻薄之人,可日後他若娶了妻,後院裡做主的就是夫人了,你有這樣好的手藝,日後也好在夫人跟前出頭。”
四喜語重心長,見楊桃聽得認真,沒有覺得她說這些話感到冒犯,她又笑了笑道:“本來我也不知道這些,隻是我們鄰村有個女孩兒,自小賣去做丫鬟,有時回來說起這些大戶人家裡的糾葛,總讓人覺得身不由己。可不管是在何處,自己有本事,總比沒本事的要多個出路。”
“小桃,若不是因為你,小果也上不了這樣好的書院,我記在心裡一刻也不敢忘記。按理說我不該多嘴,可我年長你幾歲,又嫁了人,見過不少為了蠅頭小利,連親人都翻臉不認人的例子,這是你日後的依仗,不管對誰都要捂緊了!”
四喜面容嚴肅,眼神堅定,與平時腼腆羞澀,看起來軟弱好欺的感覺有些不太一樣。
楊桃卻覺得或許這才是真正的她,堅韌,清醒地包容着生活給予的不公與苦難。
她咽下那些委屈,将善意化成力量。
就像倔強生長的野草,能在風中伏低身軀卻從不折斷,也能從石縫中探出新芽,用柔軟的姿态去對抗堅硬的現實。
楊桃終于找到她一直以來對這個女孩莫名的好感出自于哪裡,其實她跟楊春娘很像,所以才會讓自己總不由自主地去親近。
院裡靜悄悄的,烤爐正往外彌漫着香氣,楊桃近日研究的新點心是蛋黃酥,她一直在調整餡料的配比,忙到今日才開始烤第一爐。
此時蛋黃酥出爐,烤盤裡放着一個個飽滿圓潤,如雞蛋般小巧的點心。
酥皮表面刷了層蛋液,經過烤制後已變成誘人的金黃。
層層疊疊的酥皮包裹着茶味奶酥和整顆鹹鴨蛋黃,輕咬一口,濃郁的牛乳香氣與鹹香沙潤的蛋黃在口中炸開。
中間一層茶粉奶酥的清香和微苦口感,讓點心層次更加豐富的同時,也完美平衡了微妙的鹹甜搭配。
楊桃這回沒有全用她一貫的黃油材料,做外層酥皮用的是豬油,隻有中間一層的奶酥餡加了少量乳酪,所以成本沒有蛋撻那麼高。
她已經定好二十五文一個的價錢,如今隻要解決如何售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