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童生長得人模人樣,卻有個土裡土氣的大名——張草根(張家父母在生張童生之前有過三個孩子,皆未活過周歲……有了張童生後,怕養不活,就給取了這個賤名)。
見過張童生後,盧春麗在心底暗暗點頭,雖比不上大少爺,卻也不寒碜……
見過俊俏的盧春麗,張童生也在心底點頭——雖是丫頭出身,可瞧那通身的氣派,倒像個精心教養過的小姐。
“……張童生,你知道我在府上伺候過幾年少爺的吧?……出府前,還當過幾個月的通房……正是如此,才能帶上近兩百兩的身家出府……”見過了人,盧春麗還覺不夠,讓媒婆安排自己與張童生去後山碑林偶遇,然後……然後,她一見面就直說這些事。
張童生是個真正的古人,可沒見過這般直接的女人——好在他不是溫室花朵,他是受過生活磋磨過的古人,特别是在父母相繼去世後——真真是為難死他了……他急需一個女人照顧他的起居……
且,張童生還想接着向上考,最好還是在家安心備考——于是便點頭,并說:“你放心,我不介意……”目前是沒得選,等有了功名後再計較這些個吧。
“也請你放心,等你中了舉,我們就和離……”選個讀書人,不代表盧春麗想當官太太。
“……”張童生不知道說什麼好,沒見過這般說話的姑娘……
……
相親過了,彼此印象還行,那就走成親流程吧,又不是什麼大戶人家,再則一個二十一,一個十八,都不小了,能快就快,兩個月就能搞定一切。
然,世事難料——
沒想到縣令出面幹涉,倒也沒有直接納了盧春麗,而是先用一個府城内最好的一家書院的免費進學十年名額并十畝良田打發了張童生,換來張童生感激涕零……
然後讓自己身邊一個族人上盧家提親(十五歲考上秀才後,便選擇跟着族親出來曆練,當然也是家裡太窮,得先攢錢……)……
臨時要換新郎,還是縣令家族人,盧家父母那是又驚又喜,隻有盧春麗還是那一句話:“能不能先見一見人?瞧能不能合眼緣……”長得太醜,可不行。
“行行行……”縣令安排過來的嬷嬷立馬應下,聽夫人說這一位堅持在初一、十五上尼姑庵念經,幾年下來到底是得了‘神仙’的點化,與旁的姑娘有些不同,那是正常的,夫人說一切随姑娘所願。
(上尼姑庵念經,與得‘神仙’點化,都是盧春麗自己給自己安排的話本子——懷璧其罪的道理,哪會不懂呢?)
自帶話本子,主家夫人太太們都召她入府說過話,還都給她添了嫁妝……
依舊是那個碑林——盧春麗見到了身量颀長、長相周正的王子楓,唯一的優點是年輕……
“你才十八?我二十二了……”京城來的,眼界會不會高些?會不會自願娶個大齡女?盧春麗不願意跟不情願的男子成親,那不是沒苦找苦吃嗎?
活了那麼多輩子,這一點通透還是有的……
“……我母親生了我一個,生我時難産,在我三歲時便沒了……五歲那一年,家裡迎來了繼母,不是我父親對我母親有情義,而是同年我祖父也沒了,他是為了我祖父守孝……繼母一進門就有了喜,接着她又一口氣為我爹生下三兒兩女……我能考上秀才,是靠祖母嫁妝和族學免費進學……考上秀才那一年,祖母去世……我在那個家是呆不下去了……”
“那這親事不必經過你父親的同意嗎?”不要回了京,她不被承認,最後成了一個妾。
“家裡窮,靠着族田過活,父親本就想讓我娶夫人身邊大丫頭……”最好是通房丫頭,因為嫁妝多——像繼母這般能生更好(他懷疑繼母生的大妹妹不是父親的,而是府上哪一位爺的種——大妹妹吃穿用都是最好的,大部分是她去府上請問時,夫人太太給随手賞的;且,大妹妹早早就訂了一門很不錯的親事)……
你情我願,那就快快成親吧——
縣令是個穩妥可靠的,他早就給王子楓父親去信,詢問這一門親事能不能成?王父回信很快——一切由縣令和夫人做主……
“……送入洞房……”
洞房,王子楓對洞房是極為滿意的——
因為他聽新娘一直在呼痛……
因為他一開始擠不進……
因為他瞧到了白帕子上有血迹……
……
這,這一切當然是盧春麗計劃好的,她花了銀子從青樓老花樓換來了那種瞧着聞着與處|子血差不多的東東,還花了不少時間練縮Y術……
瞧,付出總是有回報的——
“麗娘,這是?”早就将盧春麗的情況細細打聽過——十歲進林家大少爺的院子當小丫頭,十五歲成了一等大丫頭,十八歲和其他兩個一等的同時被升通房丫頭……
“唉,少爺隻喜歡一個丫頭,我和另一個丫頭是少奶奶提起來對付那個……那幾個月少爺除少奶奶屋裡,就夜夜召那丫頭去伺候……沒多久,那丫頭就懷上了,我也就被陷害出府了……”這一套說辭,早早就為王子楓備下了。
“如此,甚好……”得到了證實,王子楓越發高興——是男人就不想頭頂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