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隻剩最後的收尾了,但就是遲遲不能定下來,林子夏連着好幾天枯坐在書桌前,總覺得差點意思。
百無聊賴地看着兩隻貓開始追跑打鬧。正值掉毛季,每隻貓就像移動的蒲公英,移動的越快掉得越多。
忽然,發現最近好像可以不喝茶了,而且好長一段時間都想不起這事。之前每次坐下來之前都要先喝茶,一開始是用泡茶、喝茶的過程來讓自己把注意力收回,漸漸地就變成了一種慣性。
林子夏順勢對自己說:“看看還有哪些慣性不見了。”
也可以不吃雞蛋了!對于一個從小到大不可一日不食蛋的雞蛋重度愛好者,将近一周不吃且絲毫也不想吃,說明了一個問題:原來這個瘾沒了。
當無意識的成瘾或“慣性”忽然就随風而去了,說明有實質性的進步。當“慣性”像花瓣一樣自然飄落,最終抵達的是那個“結果”,自然而然,毫不費力。因為當下要做的,能做的并不是直接達到那個結果,因為當下就算達不到也沒關系,當下隻做當下能做到的事,别無其他。
當還有一個“果”要求,一個“标準”要比對,那就還是被“時間”禁锢。如果還有“所求”,還有“所追”,就還是在對“未來”的期盼,不自覺就會陷入焦慮和不安。我們最可把握的隻有“當下”。
什麼也不用想,隻是看看當下是什麼樣的。當下能做什麼,即使做不到也沒關系,接納自己當下還做不到那個樣子,因為你是你自己,你不需要成為其他人。或許下一個當下你就能做到了,那時候就做好那個當下能做的。活在當下并不意味着被動接受,相反是拿回主動權,看清楚自己能做什麼,并把它做好,在動态中尋找平衡,靈活度非常高。
這時,周文渙發來一個網址。林子夏點開一看,正是周文渙先前所說的工具,雖然隻有大緻的雛形,但确實結構已經有了,接下來所需要做的則是豐富内容,周文渙給林子夏也開放了管理員權限。
“我先把框架弄好,你再調整。”
“好”
“我隻有下班後才有時間,反正哪裡需要調整,給我留言就可以。”
“不着急,慢慢弄呗。”